先秦列國中,以齊國謀略文化最為發達,而齊國謀略文化尤以田氏家族為代表。僅就兵家文化的角度講,彪炳千秋的幾部兵法如《司馬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以及名將田忌、田單等皆出自這一家族。齊國兵家文化與田氏家族謀略文化具有一種明顯的淵源關系,因此探討田氏家族謀略文化,對于深化包括齊兵家文化在內的齊國謀略文化的認識,是大有裨益的。
田氏家族謀略文化形成于其取代姜姓齊國的漫長過程中。田氏代齊是在長達三百年的時間里逐漸完成的,其間田氏家族動用了大量的計謀權術,試以人們耳熟能詳的謀略術語衡量一下,諸如:韜光養晦,明哲保身;處虛守靜,慎守待時;當機立斷,火中取栗;隨機應變,懸權而動;陽奉陰違,上下其手;無中生有,蒙混欺騙;挑撥離間,混水摸魚;遍置耳目,探敵用間;欲擒故縱,以退為進;行陰德,廣結善緣,收拾人心;調虎離山,斷敵歸路;拉一個打一個,逐個擊破;通過對外戰爭,剪除政敵。凡此種種,傾險變詐,詭秘變幻,簡直把個謀略權術玩弄到爐火純青的程度,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田氏家族的謀略文化正是伴隨著取代姜齊的長期斗爭逐漸形成的。
田氏家族謀略文化的成因
(一)田氏家族謀略文化形成于春秋的時代背景
謀略,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的氏族社會,地廣人稀,社會結構簡單,血親維系人際關系,大家與世無爭,安然自處,這樣的民風純樸的時代是很難設想有什么謀略文化的。歷史進入夏商周三代,社會由儒家所標榜的堯天舜日的“大同”之世,遞變為“小康”之世,謀略計策、機心機事也就漸次多了起來,甚至被后世譽為中國謀略的鼻祖人物也出現了,便是俗呼“姜子牙”的齊太公呂尚!妒酚·齊太公世家》說:太公呂尚“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周文王之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武王之能一舉顛覆殷商王朝,皆端賴于呂尚的陰謀詭道、兵權奇計?磥恚袊鴻嘀\略鼻祖的桂冠非太公呂尚莫屬了。但是呂尚對中國謀略文化的貢獻也僅僅停留在一個實際操作的層面,他基本是個謀略實踐家而非理論家,傳世《六韜》等所謂的太公兵法,似非太公親手所著,而是戰國人之偽托。
太公以后的整個西周時代的大部分時間里,諸侯國均致力于在新封領域內的經營建設,無暇外顧。東周以降,禮崩樂壞,地方勢力崛起,上下內外交爭,諸侯與天子,大夫與諸侯,士與大夫,平民與貴族,奴隸與平民,以及國與國,華夏與夷狄,各種矛盾激化,社會生活出現前所未有的復雜狀態,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謀略的運用與實踐急劇多了起來;尤其社會分工更加細致化,職業政治家之外又逐漸分化出職業軍人(將軍),職業外交家(行人),職業商人也出現了。這些新職業的從事者,其職業活動的可供參據的禮法習俗愈來愈少,愈來愈不合時宜(如西周初期的軍禮,至東周時就顯得那么迂腐可笑),于是為適應形勢需要,當時政治、軍事、外交、工商等各行各業,以及為人處世方面,都發明或總結了適宜于各自領域的游戲規則、謀略和手段。自然,各個領域的謀略有個不斷積累、發展的過程,而各領域和領域之間,又有橫向的交流與借鑒,因此幾乎一進入春秋,就進入謀略文化的黃金時代。而田氏家族謀略文化的形成,自然與這一時代大背景息息相關。
(二)田氏家族文化形成的血緣種族的背景
齊國的田氏出自陳國公室。陳國媯姓,始封君“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為封國。夏后之時,或失或續。至于周武王克殷紂,得媯滿,封之于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陳國既為虞帝大舜之后,那么其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而其人民自然也是聰明智慧的。
從媯滿到陳厲公的父親陳文公圉經歷若干代,前后十位君主。由于陳國自有其文化傳統,并不嚴格遵守周禮,宗法制傳統比較薄弱,故國家政治生活中保留了許多諸如兄終弟及之類的原始遺存,由是陳國因兄弟子侄爭奪君位繼承權而發生的內亂史不絕書,齊國田氏嫡祖田敬仲完由陳來奔,正是起因于陳國的一場持續幾十年的內亂。這種充滿了弒君篡位、腥風血雨歷史文化的國度,有助于培養人的生存智慧和斗爭藝術;兼之陳國弱小,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列強環伺,因此需要很強的生存自立能力。陳人善變尚謀的國民性格正是在這種背景和條件下形成的。《戰國策·齊策五》云:“昔者萊、莒好謀,陳、蔡好詐。”陳人“好詐”是遠近聞名的(老子產生于陳國故地的苦縣,亦非無因)。田(陳)完率領宗親逃至齊國,自然也就將陳氏固有的“好詐”的集團性格帶到齊國,成為齊國田氏家族的文化傳統。
齊國的田氏家族始終保持著濃重的種族故國意識。陳國先后于魯宣公十一年(前598年)、魯昭公八年(前534年),兩度亡而復封,最終竟于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被楚國徹底滅亡。“亡國踣家”,“宗廟不血食”,這對于媯滿所有的后人來說簡直有椎心泣血之痛。田氏家族為了使虞(舜)之“繼守將在齊”,遂萌生并加快了篡奪姜齊的步伐,日暮途遠,不擇手段。因此,我們便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田氏篡齊的四個關鍵人物文子、桓子、釐子、成子之世,正是陳國不絕如縷至最終滅亡之時。因此我們認為,陳國的衰亡實可視作田氏謀略文化形成的催化劑。
(三)田氏家族謀略文化形成的姜齊文化背景
追本溯源,姜齊謀略文化實肇基于太公呂尚。呂尚以“陰謀修德”以及“兵權與奇計”協助周文王、周武王傾覆商政,創建周朝,然后作為“功臣謀士”之首封建國于齊。太公立國方針原本就有著鮮明的謀略文化色彩。《史記·齊太公世家》云:“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漢書·地理志下》云:“初,太公治齊,修道術,尊賢智,賞有功,故今其土多好經術,矜功名,舒緩闊達而足智。其失夸奢朋黨,言與行繆,虛詐不情。”
由太公開創的齊國謀略文化到了桓公時代更有長足發展。管仲、鮑叔、寧戚等輔政大臣早年皆曾經營過商業,勢必要影響桓公一朝的政治風格。《史記·管晏列傳》云:“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之謀博大精深,諸如:“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以富兼人,以德兼人”等等即是。“管仲卒,齊國尊其政,常強于諸侯”(《史記·管晏列傳》)。是以姜齊謀略文化在管桓之后仍在繼續發展。
姜齊謀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田氏為了家族的事業,想必要從中汲取營養來充實自己。田無宇就曾公開說過:齊桓公以能施而霸(《左傳》昭公十年)。而田氏家族施財布惠行陰德的謀略傳統正是由田無宇開創的,其有意識仿效管桓霸政謀略是無可懷疑了。姜齊謀略文化的其他內容如“兵權與奇計”、虛詐不情、通貨積財以及因應之術,田氏無不拿來為我所有、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