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明代良吏冀夢曾 被譽為山西三杰之一

2014/8/12 16:32:47 點擊數: 【字體:

    上蔡縣城東二十華里的五龍鄉冀莊村,地處風景秀麗的楊崗河畔,明代良吏冀夢曾就出生在這個村子里。冀夢曾一生為官,勤政愛民,被譽為“山西三杰”之一,他的為官之道至今還在老百姓的口中廣為流傳。

    冀夢曾出生于書香世家,從小就知書達理,品德高尚,對長輩極盡孝道。他少年時喪父,侍奉母親孝順至上。盛夏酷暑,他為母親挑選陰涼的房屋避暑,課余和晚上,常為母親以扇驅熱;寒冬時節,夢曾總是先將被窩暖熱,才讓母親安歇。夢曾的母親喜好飲酒,每頓飯必有酒方才如意,夢曾餐餐必親自為母親溫酒把斟,從不讓仆人和侍女動手。夢曾孝敬老人的言行轟動了四鄰八鄉,一位相面先生深有所悟地對村民們說:“冀家有如此品行之人,后代必定會紫氣升騰、事業有成。”
      
    冀夢曾青年時多才多藝,尤以書畫擅長,時為上蔡及四鄰諸縣的書法名家;夢曾吟詩填詞,賢才遠播帝京,但多次參加科舉卻屢試不中。由于夢曾才學出眾,品德兼優,后經藩司推薦到當時的浚縣任縣丞之職,主要協助縣丞主持辦理糧、銀和執行巡捕事宜。夢曾任職不到兩個月,因辦事果斷有為,在浚縣老百姓中卓有聲望,后來吏部將夢曾補任到山西省榆社縣為令。當時榆社縣地處山西省的偏僻之地,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百姓生活困苦,所以沒有人愿到此處為官,致使榆社縣令一職空缺已久。
    
    夢曾到任后,一是從中原地帶請去農家把式教當地百姓種棉花,首先是解決老百姓的四季穿衣難;二是將心靈手巧的農家婦女聚于縣衙,讓婦人手把手傳授紡線與織布,沒有足夠的紡車,夢曾就以俸銀為資打造紡車和織機,誰先學會就回本村當師傅;三是號令全縣百姓在山坡和河邊廣植榆樹和柳村,既防遭遇饑荒年景,老百姓可采榆葉、柳葉充饑度荒,又可待林木成材之后,用來制作器具。
    夢曾身著布衣,徒步簡從,長年奔波于老百姓的田間地頭,茅屋石室,督促耕種,倡導興學,呼吁農家子弟讀書致用,并以縣衙名義設立資金,對全縣讀書用功的學子給予褒獎。有一天夜里,夢曾夜訪一村落,發現夜半之時從一茅草屋中透出燈光,一中年婦女在燈下紡線,她的兒子在燈下讀書神情專注。第二天,夢曾對這一農家當眾獎勵銀兩,在方圓幾十里傳為佳話。經過夢曾連續八年的精心治理,榆社縣地肥民豐,倉稟充實,鄉間村舍誦讀之聲不絕于耳。
 
    冀夢曾在榆社縣的斐然政績在山西省引起了轟動,吏部上表奏請明朝萬歷皇帝提升夢曾,后皇帝降旨任夢曾為階州同知。階州地處崇山峻嶺,百姓貧窮,教育落后,整個階州沒有一座文廟,更沒有執掌地方教育的教諭和訓導,老百姓能讀出州、縣告示內容者寥寥無幾。面對階州的環境條件,夢曾嘆息地說:“本官一向認為榆社是大明天下最窮的地方,真想不到階州比榆社更甚之。”為了幫助階州百姓應付饑荒年景,夢曾在階州修建起常平倉四座,捐出自己的俸銀購得谷物三百石積糧于倉。在他的率先垂范下,臺司、藩司、憲司及鄉間土紳富戶紛紛解囊響應,積糧于倉達萬石之巨。夢曾從嚴制定了糧食出入管理制度,糧食豐年積存持續,荒年賑濟災民,并親自撰寫碑文刻石立于倉前,累年續任官員不得擅自變更。夢曾在階州的這一德善之舉在山西、陜西諸省振動很大,諸多州縣皆效仿施政,百姓受惠頗多。夢曾在階州重視儒學傳播,修建文廟學館,設立教諭和訓導,選拔民間優秀子弟到學宮資助就讀,夢曾親自登壇授課,在階州影響深遠。
      
    五年后,階州百姓富足,知禮,州縣署庫充實。夢曾因榆杜、階州之任含辛茹苦奔波連年,以致積勞成疾,只好上表辭官告退歸里。夢曾離任時,階州百姓臥道數十里焚香生祭,攀車攔道,涕淚挽留。自夢曾離任榆社、階州至清初以來,榆社、階州百姓尚戶戶供俸夢曾靈位于堂上,四時祭祀,口碑遠播。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駐馬店信息港(2013-02-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