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的儒家思想與老莊哲學(5)
2012/5/15 11:05:0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紀聞》卷18載張文饒之語說:“處心不可著。著則偏;作事不可盡,盡則窮。先天之學,止是此二語,天之道也。愚謂邵子詩,夏去休言暑,冬來始講寒,則心不著矣;‘美酒飲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則事不盡矣。’”均揭示了他適可而止的思想。人力微薄,故邵雍也主張因時因勢:“時來由自己,勢去屬他人。”(《擊壤集》卷15)又:“時行與時止,人力莫經營。”(同上,卷18)又:“若論真事業,人力莫經營。”(同上,卷17)又言:“量力而動,力盡而止。”(同上卷17)又言:“量力動時無悔吝。”(同上,卷16)
邵子同老、莊一樣,宣揚以曲求全的人身哲學。《老子》言:“曲則全,枉則直。”(第22章)又言:“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次得。”(第46章)《莊子•天下》則直言:“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茍免于咎,”這些思想在邵雍詩里都有反映:“有客無知惟知自守,自守無他惟求寡咎。”(《擊壤集》卷14)又:“有客無知惟知不為,不為無他唯求不欺。”(同上)這代表了道家的處世之方。
邵雍把漢代張良(子房)作為一個知進退的代表人物,推崇備至。其詩云:“漢室開基第一功,善哉能始又能終。直疑后日赤松子,便是當年黃石公。”(同上,卷16)朱熹說邵雍與張子房之學相近。(參《朱子語類》卷100)朱熹還指出,子房之學即老子之學:“老子不犯手,張子房其學也。”(同上,卷125)“子房皆老氏之學。”(同上)張良事見《史記•留侯世家》,功成之后,他表示“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這就是邵雍稱許的“功成身退”,對張良來說,不過是避免被“烹”的手段。《老子》說:“功成身退,天之道。”(第9章)邵雍也有言:“及其功成而身退,故子繼父禪。”(《觀物外篇》)視其為當然。
邵雍詩云:“因探月窟方知物,未攝天根豈識人。”(《擊壤集》卷16)黃宗羲論其天根月窟說:“康節因先天圖而創為天根月窟,即《參同契》乾坤門戶牝牡之論也。……所謂天根者性也,所謂月窟者命也。性命雙修,老氏之學也。”(《宋元學案•百源學案下》)此可存一說。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變革時代里,在太平盛世的表面,潛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各種思想潮流在斗爭中交融。邵雍的思想可說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不少地方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論其淵源,我們說他接受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最為明顯,但并非說他止此一源,他雖排佛,卻也吸取有不少釋家思想;他雖讀“非圣”之書,但孔孟的哲學思想在他身上也有著深刻的烙印印。這些都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了。【原標題:邵雍思想與老莊哲學】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道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