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穿越時空的呼喚——焦裕祿精神啟示錄(2)

2014/5/15 10:19:44 點擊數: 【字體:



    “父老生死系”——有一種力量堅如磐石

   
蘭考無處不泡桐。

    滿城桐花飄香的時候,最是人們思念焦裕祿之時。

    50年后,徜徉于焦林中,總有人這樣問:為什么焦裕祿在蘭考工作僅一年零四個月,就找到了多少輩人沒有找到的“除三害”的辦法?

    答案并不復雜。

    走進焦裕祿紀念館,一輛50多年前的破自行車、一雙50多年前的破膠鞋記錄下,焦裕祿靠騎車走路,踏遍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住牛棚下大田,蹲點調研。

    在鹽堿區,他經常抓一點堿土放在嘴里品嘗,說出咸的是鹽,涼絲絲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馬尿堿,這讓和鹽堿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目瞪口呆。

    劉俊生難忘那一個個鏡頭:無論瓢潑大雨還是風沙漫天,別人往屋里跑,焦書記總是往外沖;為了弄清蘭考水道,焦書記冒著大雨站在洪水中,扔下一片樹葉,帶著技術人員追著樹葉測定洪水流向……即使在病重期間,他也拒絕只看材料聽匯報。焦書記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時隔50多年,響在我們耳邊的這句大白話,傳遞著深刻思想哲理。

    在近期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不少基層黨員干部坦言:和焦裕祿時代相比,現在交通便利了,但距離基層卻遠了。經常是“身到基層心在城”,名義上下了基層,實際成了“空中飛人”、“走讀干部”,待不住也待不久。即便調研,很多時候也是“路上一小時,調研十分鐘”,對情況了解不透,問題吃得不準,制定的措施沒有針對性,甚至脫離實際。

    深入群眾,就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

    求真務實,才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毋改英雄意氣”
   
    ——有一種奮斗氣壯山河

   
這是一種精神的定格:一把藤椅,靜靜地放在一張破舊的辦公桌前。藤椅右手,一個大洞無聲地訴說著主人曾經的病痛——肝痛襲來時,他就用茶缸靠在藤椅上,緊緊地頂在痛處。日久,藤椅被頂出一個大洞。

    就是在這張藤椅上,焦裕祿寫下了生命中最后一篇文章的提綱,題目是:《蘭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歲月褪去了這張藤椅的顏色,卻洗不去人們對其主人的思念;病魔奪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生命,卻磨不滅激蕩在他血液里的英雄氣概和奮斗精神。

    望著這張藤椅,人們就會想起1962年冬天,大雪紛飛。飽受風沙、鹽堿、內澇“三害”困擾的蘭考,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來最低水平。小小的縣城火車站,擠滿了外出逃荒的災民……一位省領導來視察,看到蘭考災情嚴重,提出不如一分為四,劃給周邊四個縣。而新上任的焦裕祿堅定地說:“情愿累脫三層皮,也不能把困難推給兄弟縣。”

    望著這張藤椅,人們就會想一年零四個月中,焦裕祿下去查風口、探流沙、找水道、治鹽堿……面對蘭考自然災害的肆虐和貧困落后的實際,他揮筆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他寫下:“干革命就得敢闖!成功了,有經驗;失敗了,有教訓。只要敢闖,就能從困難中殺出一條路來!”

    望著這張藤椅,人們就會再一次聽到焦裕祿充滿激情的聲音:“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今天的我們,還有沒有這般英雄氣概?

    今天的我們,還有沒有這樣的責任擔當?

    時代在追問。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14-05-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