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鄉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新鄉

80后小伙的面塑情懷——小記新鄉面塑藝人劉玉偉

2017/1/5 17:11:02 點擊數: 【字體:

    面塑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俗稱面花、禮饃、花糕。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種人物或動物形象的民間工藝,是在民間做面花食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面塑源于漢代,盛于清代,流傳至今,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面塑憑借著小巧玲瓏的造型、絢麗的色彩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也有很多人沉迷其中,孜孜不倦地追求面塑藝術的更高水平。今天,印象河南網為大家介紹一位80后新鄉面塑藝人劉玉偉。

80后小伙的面塑情懷——小記新鄉面塑藝人劉玉偉
 
    從食雕到面塑 跨界只為高追求

    劉玉偉生于1983年,是土生土長的新鄉人。新鄉地處河南北部,與面塑藝術之鄉山東菏澤距離較近。劉玉偉小時候經常在街頭見到從山東過來的面塑老藝人,那時候就對面塑有了初步的認識。

    因為家境貧寒,劉玉偉十幾歲時便到一家酒店當廚師學徒。在當學徒過程中,他對食品雕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潛心學習食品雕刻技藝。經過幾年的學習,年紀輕輕的劉玉偉就被評為高級食品雕刻師,并成為新鄉一家大酒店的食品雕刻師,還曾榮獲河南省食品雕刻大賽金獎。2003年,在一次比賽中,劉玉偉看到了湯派面塑傳承人李學珍的面塑作品,他一下子就被這些精美傳神,有思想、有張力的面塑藝術品深深地吸引住了。再看自己的食雕作品,雖然精致卻不能長期留存,雕刻技藝也很難再有所突破,這讓劉玉偉更加堅定了改行的決心。

    其后他謝絕了很到賓館及酒店的高薪聘請,開始到處拜師學捏“面人”。多年累積的食品雕塑經驗,對劉玉偉學習面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充滿靈氣的劉玉偉受到了很多面塑老藝人的青睞,在交流中都愿意指點一番。他也有幸先后師承河南省民俗專家倪寶誠,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傳承人李金誠,北京湯派面塑傳人李學珍,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塑風格。

80后小伙的面塑情懷——小記新鄉面塑藝人劉玉偉
 
80后小伙的面塑情懷——小記新鄉面塑藝人劉玉偉
 
    劉玉偉的面塑作品色彩絢麗,人物形象夸張,面部造型精準、傳神,艷而不俗。微雕面塑作品可以做到厘米大小,人物五官及手足動態能清晰可見。既延續了中原傳統面塑的主要特征,同時也吸取了北京面塑的特點,神態瀟灑飄逸,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品《虎頭娃娃》《十八羅漢》《齊天大圣》《鐘馗》等先后榮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銅獎、百花獎金獎、河南省第七屆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首屆河南民間藝術展評選一等獎、中國工藝美術鄉土獎銀獎等多個獎項。

    師從倪寶誠 面塑連接師徒情

    最初決定改行學習面塑時,劉玉偉通過朋友認識了被稱為“民間美術開拓者”的倪寶誠,并有幸成為了他的徒弟。倪寶誠非常喜歡這個充滿靈氣的學生,經常帶著劉玉偉外出調研。劉玉偉跟許多人一樣,很困惑為什么倪老師的學生那么多,卻格外器重自己。在一次閑聊中,倪老師說出了緣由,在他看來劉玉偉為人誠實,所做的東西與眾不同,而且還比較勤奮。

    當然,這樣的一番評價也是倪寶誠“考驗”得來的結果。一天,劉玉偉與朋友一起去拜訪老師。走的時候,倪老師委托劉玉偉順路給自己的妹妹送些藥,并再三囑咐一定要當天送到。但劉玉偉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堵車,中途又走錯路,回到新鄉時已經凌晨一點,為了不打擾三姑(倪寶誠妹妹)休息,他就決定第二天再送藥。由于當時手機落在了店里,劉玉偉沒有及時與倪老師取得聯系。第二天,劉玉偉拿到手機后,才得知倪老師一直在給自己打電話,最后發了很大的脾氣。劉玉偉深感愧疚,接下來的兩天里自責不已,雖然老師在電話中聲稱不要自己這個徒弟了,但他還是決定去跟老師解釋一下。

    到了倪寶誠家,老師并沒有將劉玉偉拒之門外,一番溝通解除了老師內心的誤解,師徒兩人都為“失而復得”的師徒情誼泣不成聲。實際上,倪寶誠雖是有意考驗愛徒的誠信度,但當結果不盡人意時,卻又舍不得真的斷絕關系,故而兩天里寢食難安。通過這件事,倪寶誠就教育劉玉偉,不管是什么事,只要承諾了,就一定去兌現,這是做人的德行,也是傳承的核心。通過這件事,劉玉偉也深感老師對自己的看重。
80后小伙的面塑情懷——小記新鄉面塑藝人劉玉偉
 
    倪寶誠傳授給劉玉偉很多深層次的藝術知識,并給予了很多方面的專業指導。劉玉偉制作的布老虎、民俗娃娃等傳統題材的面塑作品都深受倪老師的啟發。倪寶誠還一直教導劉玉偉要立足于民間,經常帶著他下鄉學習調研,接觸各個地區的面塑藝人,更深入地研究面塑理論內容。這也為劉玉偉形成廣闊的面塑藝術觀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勵志推廣面塑 俯首甘為孺子牛

    面塑是一個活著的藝術。由于面的獨特性能,即使面塑作品已經成形,空氣濕度、溫度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導致作品一直變化,這也是面塑的神秘之處、迷人之處。對面塑的了解越深,劉玉偉越發贊嘆面塑藝術的高雅珍貴,同時也認識到了面塑藝術發展的局限性。

    傳統面塑老藝人大多思想封閉,只掌握一派技藝,面塑藝人之間互不溝通。這固然是老藝人的一種自信,以及傳統技藝的傳承方式。但同時也限制了面塑藝術的整體發展。再加上各派系面塑配方的封閉,共同導致了面塑藝術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而更讓劉玉偉憂心的是很多從事面塑行業的手藝人,對面塑的技法并不是很了解,而是以泥塑的手法去制作面塑。這樣的后果就是捏出來的面塑非常像泥塑,面的材質特點沒有完全凸顯。從而面塑就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劉玉偉看來,面塑的手法可以借鑒泥塑、玉雕等等,但它應該更多發揮出面的本質。

    面塑發展面對的這些現實問題,使劉玉偉決心將更多的時間用在面的開發,教學推廣,深層次的面塑技藝提高上。

80后小伙的面塑情懷——小記新鄉面塑藝人劉玉偉
 
    經過多次反復試驗,劉玉偉將面塑原材料的存放時間延長到兩個月。即在密封情況下,調制好的面粉可以在兩個月內保持適宜捏制的狀態。在與老藝人溝通過程中,劉玉偉記錄各派面塑技法,通過歸納整理,將面塑技法步驟進一步分解,重組。傳授面塑技藝時,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運用。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中,劉玉偉帶著自己的面塑走進了新鄉十多所學校的教室,每年上課高達數百節。面塑所用材料環保,塑造手法多樣化,表現形式多樣化,非常利于開發兒童智力,拓展他們的思維。與孩子們的接觸,劉玉偉的受益也非常大。因為教給孩子一樣東西,他不一定捏出你想要的,但往往會誕生很多創意作品。這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

    除了給中小學生上課,劉玉偉還受邀到殘聯學校對那里的學生進行培訓。學校的學生成員年齡參差不齊,最大的高達八十多歲;能力水平也差距明顯,不少都存在智力缺陷。去殘聯學校之前,劉玉偉還有些擔心他們會不會接受不了甚至是排斥。但是第一節課就讓他很欣慰,學員們非常認真地學習面塑,而且做起來也是有模有樣。

    “想把面塑藝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這是很難的,也不是我一人之力可以做到的,慢慢地形成一個氛圍才行。反正我是能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在訪談結束之前,劉玉偉如此說道。

    面塑應該被提到一個高度,因為它有它獨特的東西。相信在更多像劉玉偉這樣的面塑藝人的努力下,面塑藝術一定會獲得更廣闊的發展。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