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上面兩首民歌的歌詞中,可以發現三句體歌詞的一、二句是二二三的七字句式結構,如“北風刮得陣陣寒”。第三句是二三的五字句式結構,如“家業全拋完。”這樣的音節和格律,唱者順口,聽者悅耳,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四句體結構:在項城民歌中,四句體歌詞結構多在燈歌中能見到,并且這類結構的歌詞占的量比較大。比如《太平年》中的歌詞:
正月里來正月正,
白馬銀槍小羅成,
一十一歲放響馬,
夜打登州救秦瓊。
二月里來龍抬頭,
七郎八虎闖幽州,
兩狼山困著楊老將,
楊七郎搬兵沒回頭。(下略)
上面的歌詞每段只有四句,每句大都是規正的七言句或八言句,每段敘述一個故事內容,段與段表現的內容不連貫,但總的來講是歌唱歷史上英雄人物的。這類結構的民歌還如《對燈歌》、《十二個月》、《什么出來滿天亮》等。當然,四句體結構的歌詞在小調中也能見到。比如小調《四輩上工》:
正月里來正月正,
打發四輩上了工,
上工先打三缸水,
早吃早飯搭牛棚。
二月里來龍抬頭,
小二姐繡樓梳油頭,
手扒窗外往外望,
看見四輩去放牛。
三月里來三月三,
小二姐房中紡線線,
多紡線線織好布,
好給四輩把衣添。(上略)
從上面《四輩上工》的歌詞可看出,與上面介紹的燈歌《太平年》不太一樣,它們雖然都是四句體歌詞結構組成的,但《四輩上工》的歌詞,段與段銜接較緊,整個歌詞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
綜上所述,在項城民歌中,無論是小調、燈歌或兒歌,其歌詞的結構大都為二句體、三句體、四句體。當然,五句體、六句體的歌詞也是有的,但相比之下所占的量要少得多,故在此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