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項城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項城民歌真切地反映了一定歷史階級中廣大勞動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鮮明地表現了勞動人民的階級愛憎和悲歡苦樂,緊密地伴隨著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斗爭。所以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且發揮了其它活動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傾吐心聲
在項城民歌中,確實有一部分傳統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渴望自由戀愛,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他們利用民歌傾吐了對封建制度不滿的心聲。當然,在解放后,廣大人民群眾利用民歌傾吐了他們贊頌黨、贊頌祖國、贊頌社會主義、贊頌新生活的心聲。由此看來,民歌是歷代人民抒發心聲的得力工具。
2、 傳授知識
在封建社會里,由于統治階級剝奪了勞動人民掌握文化的權利,人民只有運用民歌民謠來記錄他們的生活經驗,紀錄歷史、科學、生產等各方面的知識。如項城民歌《十二個月》、《對花歌》、《對燈歌》等,這些民歌把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節令、節日都唱了,將一年四季中哪一季種什么,哪一季收什么,以及天文地理,歷史上各個時期的英雄人物、民間故事等,都在民歌中體現出來。由于這些民歌代代相傳,口傳心授,所以成為勞動人民生活中的教科書。
3、 寓教于樂
在項城民歌中,確實有一部分民歌是屬于“勸善規過”、“醒世箴言”的傳世佳作。這些民歌在十分輕松愉快的歌聲中,把傳統的道德觀,很自然、融洽地傳授到群眾中去,從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4、 自娛自樂
每逢春節、燈節及其他重大節日,人們自發地聚在一起搞民間文藝活動,其中唱民歌是一項主要的活動形式。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更是迫切,衣食足,歌舞興,人們編新詞,唱新歌,直抒胸懷,成為陶冶情趣,愉悅神情的最佳文藝活動形式。
總之,通過上述對項城民歌三個方面的探討,我認為項城民歌之所以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流傳至今,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勤勞勇敢的項城人民對民間歌謠是重視和熱愛的。盡管歷代統治階級對人民歌唱采取禁歌措施,但人民群眾始終牢牢掌握著民歌這一有力武器向統治階級和黑暗勢力進行抗爭。致使這些寶貴的民間藝術遺產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成為我們今天研究歷史、文學藝術、風土人情以及社會活動的好資料。最后祝愿項城民歌通過近幾年來的搜集和整理,將在社會主義新的民族文化事業的藝苑里永放異彩。
注:(1)阿諾德?豪澤爾:《藝術社會學》
(2)引自《中國舞蹈史》
(3)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4)引自《聶耳?冼星海紀念文選》
(5)引自《高爾基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