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駐馬店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興衰錄(3)

2013/12/11 14:35:39 點擊數: 【字體:



    毛主席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

  “衛星集體農莊”叫了不到3個月,又改名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細品這個名字,的確很有內涵,它既有地域特色,又融入了巴黎公社、蘇聯衛星上天及公社屬于人民的含義。因此,這個名字一經問世,便被聞訊而至的河南省新鄉七里營的帶頭人史來賀借鑒,將七里營改名為“七里營人民公社”。這一借鑒很及時,1958年8月6日下午,毛澤東在視察了河北的徐水、安國縣后,由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吳芝圃等陪同,到七里營視察,當他看到門口掛著的“七里營人民公社”的牌子時,點頭稱贊道:“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

  8月7日凌晨,河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在專列上向毛澤東匯報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情況,當毛澤東專注地聽完《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試行簡章(草案)》后,非常高興地說道:“這個東西好,給我!”

  這個在1959年7月的廬山會議上仍被毛澤東稱作“如獲至寶”的《章程》規定:各農業社的一切生產資料和公共財產轉為公社所有,由公社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社員分配實行工資制和口糧供給制。《簡章》基本保留了“大社”的“部委”機構,還決定在公社內設立縫紉組、幼兒園、敬老院、婦產院等福利性單位。同時,總結了集體吃食堂的好處,推廣公共食堂。公社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日常運作做到組織軍事化、生產戰斗化、生活集體化。

  人民公社的這一《簡章》,毛澤東頗為贊賞。他在聽取河南省委其他領導匯報時,還特別強調了人民公社的特點:“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公社的特點是,一曰大,二曰公。”1958年8月9日,毛澤東由河南到山東歷城縣視察,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譚啟龍在匯報中談到,歷城縣的北園鄉準備辦大農場,毛澤東明確地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結合在一起,便于領導。”

  毛澤東視察三省的消息相繼見報,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還是辦人民公社好”。1958年9月,由毛澤東修改、批示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簡章》在《紅旗》雜志上全文刊發。10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在全國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于是,全國各地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高潮。河南省更是雷厲風行,不到一個月,全省農村便全部實現了人民公社化。隨之,“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的形象說法便成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口頭禪。

  1958年11月13日,毛澤東再次到河南視察,并特地安排了去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實地考察的項目。由于當時由縣城通往嵖岈山的公路既狹窄又坎坷不平,毛澤東到遂平后,便在自己的專列上接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代表。毛澤東在接見代表們時,親切地說:“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人民公社,遂平的衛星人民公社是第二個人民公社。”對嵖岈山人的成績再次給予了高度評價。

  那么,人民公社制度到底給農民尤其是嵖岈山的老百姓帶來了什么呢?據周留栓回憶,公社成立初期,還確實不錯。比如,在教育方面,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以下簡稱公社)在多個大隊建有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則集中在土山村的小學高年級班,按照“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的“四集體”原則上學。公社提出的教育思路是學習與勞動相結合,學生除念書外,經常有組織地參加拔草、捉蟲、澆地、上山撿礦石等課外勞動。對于初中生,公社適當收取學雜費,推行的是“軍事化管理”,師生均在學校吃住,每天都要出操、走隊形,還進行投手榴彈、打靶等訓練。但與此同時,學習抓得也很緊。據公社第一批初中畢業生之一鐘栓說,1960年,他所在的班54名同學,僅有一名同學沒考上高中。此外,公社也重視群眾的文化補習,規定將所有沒上過學的青壯年都補習到高小文化程度。

  在重視適齡少年兒童教育的同時,為了“使婦女從家庭事務中解放出來,一心一意從事生產”,公社成立不久,就在韓樓大隊建立了幼兒園。提及當年,現年已98歲高齡的原公社幼兒園園長趙常玉還不乏年輕時的激情。據她回憶,當初幼兒園一共有53個孩子6名教師,其中3名教師還是省會鄭州來的。“孩子學習吃住都在園里,都不收錢,都是好飯好菜,想吃啥做啥。一個個養得都是白白胖胖的。”

  身為幼兒園園長的趙常玉還兼著敬老院院長和婦幼院院長的職務,人送雅號“三院(園)院長”。據老人家回憶,公社成立后,實行的是公費醫療制,社員生病了,小病不出大隊,由診所醫治;一般大病由公社醫院收治,難治的病人則由公社醫院開證明送適當醫院診治;婦女生小孩還發3斤雞蛋和2斤紅糖。敬老院里的10多位老人整天就是聊天,吃飯。“他們生活得真不賴。”趙常玉每憶起當年,多少還有些惋惜和留戀。

  據當年的韓樓大隊婦女大隊長孟秀芝回憶,1958年9月,公社決定實行社員勞動報酬“逐步推行工資制”,并召集群眾開過一次發薪大會(最高工資是每月6元)。孟秀芝不但領到滿勤工資,而且,還被報社的記者拍了滿臉笑容領工資的照片,上了報紙。不過,像發工資這樣的好事也就這一次。憶及當年,老人們都覺得那時大家的思想覺悟很高,就是想“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至于發不發工資,并不怎么影響生產、工作積極性。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0年02月05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西陵氏嫘祖故里地望分析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