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走進駐馬店 >> 印象駐馬店 >> 瀏覽駐馬店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漫議天中音樂文化系列之一

2013/4/16 9:21:13 點擊數: 【字體:

    □ 陳 嶺

    編者的話

    天中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以“蔡謳”最早的文字符號載入典籍,被《中國音樂辭典》定義為“泛指北方音樂”,可見其代表性、寬泛性。

    陳嶺曾任原駐馬店文化藝術學校校長,長期從事音樂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編過《駐馬店地區戲曲、曲藝音樂集成》,參加過國家藝術科研重點項目工程《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河南卷的撰寫出版工作。他對天中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情有獨鐘。從本期開始本報將刊登他撰寫的6篇《漫議天中音樂文化系列》。這一系列文章所涉及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一頁歷史,每一首曲詞都有一段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勾畫出了天中歷史和音樂文化的脈動,折射出了天中歷史和音樂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之演進。

    在中國音樂史上,中原的蔡地民歌曾經風格獨具、名聲遠揚,并有一個專有名詞——蔡謳。

    “蔡謳”是指蔡國(今河南上蔡,古為蔡國首府)疆域自然環境所提供的客觀物質基礎,人文環境所生發的生存狀態,相互作用下而產生的音樂文化,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屈原《招魂》中,就有楚王豪華歡宴場面唱響“蔡謳”的記載:“吳歈蔡謳,奏大呂些,仕女雜坐,亂而不分些。”在春秋戰國之后的漫長歲月里,蔡謳仍出現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南朝鮑照寫道:“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宋代鄧忠臣寫道:“只合樵歌唱,何因得蔡謳。”

    蔡謳之音的源頭在哪里?筆者在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汝墳》篇中找到了答案。雖然釋義是文字的,不是曲譜的,但我知音樂是文字的一種升華、一種轉化、一種抽象。在其字里行間,我聽到了跳躍音符伴隨著悠悠汝河之水,激情地演繹著蔡謳的律動……

    一 、原生態歌手醉倒孔子

    公元前491年,車轔轔,路漫漫,孔子辭別陳國,準備應聘去楚,帶領眾徒弟行走在蔡國界地,突然,陣陣歌聲從水面上悠悠飄來: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沿著汝河高高的大堤呀,摘下那泛綠的柳枝。見不著夫君歸來喲,猶如又餓又饑。那歌聲曲調俏麗,歌詞熱烈而富有情趣。孔子循著歌聲望去,卻是一個牧童在唱。只見那牧童騎在水牛背上,一手執短笛,一手執柳條,邊唱歌邊用柳條拂牛頭,彎彎的牛角上掛著一串小鈴鐺,牛走鈴晃,叮當作響,悠然自得。

    孔子為這詩情畫意所感染,更為這位“原生態歌手”動情的歌聲所傾倒。這天歇息之時,他撫琴吟唱,訂正曲譜,記錄歌詞: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歌詞大意是:沿著汝河高高的大堤呀,摘下那泛綠的柳枝。見著了歸來的夫君喲,不離不棄我真感激。魴魚游倦了紅紅的赤尾,王室國事如墜如燬。雖說國事如墜如燬,回到父母身邊就是喜歸。這就是《詩經》中的《汝墳》,是研究春秋時代蔡謳的活化石。

    “汝墳”一詞,在現代漢語的語境中給人壓抑窒息之感,但在春秋時代,卻有著與今天完全不同的含義。據《十三經注疏》解釋:“墳,大防矣。亦汝河之大堤。”這個注解,同時也指明了《汝墳》民歌誕生的區域就在汝河岸邊。“汝墳”又是春秋時代一個侯國的名稱:“吾郡故汝墳地也,為蔡封。”“維汝之墳,實曰天中,上應天樞,下括地靈。”(《汝寧府志·重修天中書院記》)還有清代《重修汝寧府志》序言中所說:“嗟乎,汝南居天下之中,從古稱其人性清和,風氣淳樸,與四方特異。三代以還,文王之化,被及汝墳,載詠周南。”這是對民歌《汝墳》以天中汝南郡為中心地域屬性的肯定。
《汝墳》之歌詞,被孔子記載下來,編入《詩經》,傳流百代;其曲調也曾被孔子加以訂正,搜入《樂經》。可惜這部音樂遺產沒有保存下來,遺憾地成為絕響。

    二、蔡謳演員樂府競秀

    公元前112年,長安郊外柏梁臺。漢武帝劉徹大宴群臣,李延年揮手引領,宴樂活動開始。蔡謳演員驚艷登場。在樂器伴奏下,一曲民歌《汝墳》的演唱,歌喉婉轉、音韻清麗,把汝水之濱的水靈勁兒、汝墳之疆域的淳樸風帶到了西漢京城的柏梁臺上。演出告一段落,劉徹站了起來,環顧群臣,興致勃勃地宣詔,樂府正式成立,掛牌于渭水河畔皇家上林苑。
漢武帝之后,樂府機構逐漸擴大。據《漢書·禮樂志》記載,到漢成帝時,樂府工作人員已有千人之多,樂團內,擔綱獨唱的演員,都是藝術尖子。西漢樂府獨唱演員建制為:“蔡謳員3人,齊謳員6人。”從人員配置看,蔡謳員排在領銜位置。這說明當時蔡謳人才濟濟,相當發達。

    漢武帝、漢成帝喜歡音樂,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歡。漢哀帝就“性不好音”。他繼位不久,就下詔取締樂府,蔡謳員等民間藝術家們也隨之“下崗”。皇帝不喜歡,不等于全天下都不喜歡音樂了。據《漢書·禮樂志》記載:“然百姓漸漬日久,豪富吏民湛沔自若。”皇帝罷樂府,然而庶民百姓、官吏富豪卻在不同的場所演唱蔡謳,欣賞蔡謳。

    當時蔡謳所唱詞曲,很遺憾地都沒有流傳下來。《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記載了當時流傳廣泛的各地民歌情況,開篇即說“汝南詩歌十五篇”,這可看做是對以汝南、上蔡為中心的蔡國故地民歌成就的高度肯定。這十五篇的記載,也散見于其他史籍中。

    但在現今駐馬店一帶的民間,蔡謳遺韻并非完全無跡可尋。上世紀90年代初,有關部門曾組織過一次遍及全國城鄉的民歌采風活動,汝南縣曾將本縣搜集的民歌匯集成冊,編印為《汝南縣卷》,其中《汝墳貧女》就是蔡謳歌詞的又一例證: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郡吏來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龍鐘去攜杖。勤勤囑四鄰,幸愿相依傍。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質無以托,橫尸無以葬。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歌謠就像講故事一樣,有地點、有人物、有事由,細節敘述鮮活,故事催人淚下。一個汝河岸邊的貧苦女子痛失親人,雖生猶死,呼天號地的泣血控訴震撼人心。歌謠雖“不被之管弦”(沒有音樂伴奏),但
可以想象,《汝墳貧女》的原生態歌手,其唱一定是一謳三嘆、苦心寒血,其聲也一定是嗚咽凄悵、幽怨悲憤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2010-11-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