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公元前112年),字長孺,西漢濮陽(今河南濮陽)人,漢代著名直諫之臣。漢景帝時以父任為太子洗馬,漢武帝初為謁者,出為東海太守,有治績。召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好直諫廷諍,武帝稱為“社稷之臣”。
汲黯為政,以民為本,同情民眾的疾苦。一次河內郡失火,武帝派他去視察,他到河南郡,見正遭水災,饑民塞路,父子相食,餓死溝壑者不計其數,汲黯不畏矯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義,持節開倉放糧賑濟貧民,人民大悅。
汲黯與人相處很傲慢,不講究禮數,當面頂撞人,容不得別人的過錯。與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親近友善;與自己合不來的,就不耐煩相見,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學,又好仗義行俠,很注重志氣節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純正;入朝,喜歡直言勸諫,屢次觸犯皇帝的面子,時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