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系黃帝之孫,初國于高陽,故后世又稱其為高陽氏。帝顓頊以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都城,以句芒為木正、蓐收為金正、祝融為火正、玄冥為水正、句龍為土正,合稱五官。《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也”。 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逼令順從黃帝族的教化。當時南方苗族又逐漸向北發展,自顓頊到禹,傳說中常見苗族、黎族與黃帝族的不斷沖突。 帝顓頊活了八十九歲,后葬于葬于東郡濮陽頓丘城外廣陽里(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 。
帝嚳、帝顓頊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國學大師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道:“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