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憤青大夫汲黯大事記:淮南臥理

2013/8/13 14:19:29 點擊數: 【字體:

    汲黯字長孺,漢代名臣,《史記》有列傳。其祖先是六國時的一個小國的韂國的國君,至汲黯是第七世,“累世為卿大夫”。

  汲黯的性格,“憤青”表現,是相當有特點的,有很多成語,如“后來者居上”、“內欲外王”、“不足以辱天子之使”、“臥而治之”、“不冠不見”、“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刀筆不為公卿”,等等,都是出自他的筆下,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與汲黯同朝,太史公說汲黯:“以‘高學’著稱于世”,這在《史記》中,是難得的評價。

  汲黯的本領,在于“立言”。這個“立言”,并非我們今天所說的寫文章,而是以文人的身份,參與治理國家,“有勞于國”,也就是特指“封有功、祿有勞”、“勞臣”中的那個“勞”。

  古人對于“功”與“勞”的區分,是很清楚的,功,用于武將,特指軍功;勞,用于文臣,是指行政業績,漢景帝時,汲黯為太子洗馬,這個太子,就是后來的漢武帝。汲黯對少年時的武帝,期許很高,所以當漢景帝病重的時候,他對景帝說,雖然太子“年僅16歲,但是聰明天縱”,言外之意,就是“您放心死吧”。此人的性格,可見一斑。[河南矯制]

  汲黯一生都是“憤青”,“特立獨行,不服天子政令”,有一次南方的“越族”叛亂,武帝讓他去平定。但汲黯“憤青勁”上來了,不但拒不從命,還對漢武帝說:讓他們隨便打好了,越人作亂,這是風俗如此,“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呵呵。

  另有一次,洛陽城失火,燒毀了千余家,漢武帝請汲黯去視察。這回汲黯到是去了,不過他回報小皇帝說:有一家人失火,一間一間地燒,沒什么大不了的,不足憂也。不過,我路過河南的時候,看到水旱受災萬余家,或父子相食,所以我假傳你的旨意,“發河南倉粟,以振饑民”。漢武帝也很“憤青”,“見表大怒”,遂把汲黯降為滎陽令。汲黯不愿為縣令,辭病歸田了。

  漢武帝聽說汲黯“摔耙子”了,又重新召汲黯入朝,只當一個掛名的東海太守。汲黯仍然稱病,“臥衙內不出”,一年以后,“東海大治”。漢武帝這才知道“憤青”的本領,加封他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這也是汲黯一生之中,所任的最高官階。

    [伉厲守高]

  史書記載,汲黯同時也是托孤的“股肱重臣”,本來前途相當光明,但就是因為他生性“憤青”,事事“不能容人之過”——“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

  當時,武安侯田昐(此人漢武帝的親舅舅)為丞相,朝中百官,皆不在話下,只有汲黯,可以與田昐平起平坐,稱兄論弟,“中二千石來拜謁,昐不為禮。然黯見昐未嘗拜,昐(反而對汲黯)常揖之。”

  漢武帝對于汲黯,也有非常之禮遇。

  大將軍衛青面君奏事,“上踞廁而視之(在馬桶上面接見他)”。丞相公孫弘陪宴,“上或時不冠”。但如果是汲黯,“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黯敬禮如此。”

  有一次,漢武帝大談“天子之道”,群臣不敢說話,只有汲黯說:“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一句話把漢武帝噎得一愣一愣的,半天說不出話來,“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

  事實上,汲黯這句話,直指人心,十分有名,也是成語“內欲外王”的來歷。在歷史上,各類“國師”很多,但是“真正的國師”,其實只有很少的人,這個汲黯先生,算得上是扎扎實實的“一代國師”。

  對于一般的皇帝,為其師不難,難的是遇上了漢武帝這樣的“天縱之才”,伴君如伴虎,這才是最難的。

  汲黯憤青,但他并不掩飾自已,屬于敢做敢為的那一類。對于說話的直率,本來是個很大的性格缺陷,不過,汲黯自恃其才,根本不以為意,他曾對勸他的人說過:“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曾經請大臣莊助對汲黯進行“重點教育”,莊助不敢“奉召”,反而拒絕說:汲黯雖然有“憤青”的一面,但是,也有“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莊助這樣說,是有根據的。當時張湯任廷尉,主管刑法,這個人很有本領,但汲黯在朝,經常打擊張湯的“自滿情緒”,牽制了酷吏們的拔扈、囂張。大臣顏異,只因有人在他面前發牢騷,顏異沒有制止(據說嘴唇還是微微地動了一下),于是張湯將顏異“問成大案”,以“腹誹”論死。滿朝文武,無人敢說話,只有汲黯當著漢武帝的面,站出來指責張湯,說:“公為正卿,上不能曪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你不行,使囹圄空虛你也不行;二者無一,但你卻敢把嚴異按“腹誹”論死,其實你自己比嚴異更可惡,你敢不敢讓我來審你?如果你不敢,那么就說明你不但是個無恥之徒,而且你根本就不是人(原話是“公以此無種矣。”)。”

  汲、張之間的爭議,其實也不總是汲黯有理,他也常被張湯駁倒,每當這個時候,汲黯“伉厲守高”,從不認錯;有一次,張湯把汲黯“辯”倒了,結果汲黯當著漢武帝和滿朝大臣,“憤發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今果然!”

  汲黯對張湯的評價非常之低,他曾經對太傅李息說過這樣的話:

  “張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讀書 2006年09月26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汲黯假傳圣旨賑災 漢武帝無可奈何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