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姓姚名重華,又有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之稱,生于姚墟(關于姚墟,唐《括地志》記載:“姚墟在濮州(河南濮陽市)雷澤東十三里。”),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濟),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舜受帝堯禪讓而有天下,其國號為“有虞”。舜幼年喪母,父瞽叟娶后母生子象。瞽叟愛后妻與小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罰。雖然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舜仍然順事父母與弟,日以篤謹,不至于奸。后舜被帝堯所看重,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
虞舜年二十以孝聞名天下,年三十帝堯舉之為官,年五十代帝堯攝行天子之事,年五十八帝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為帝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巡狩南方,而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后人評說:
《管子》:舜非嚴刑罰,重禁令,而民歸之矣。
孟子:“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
《韓非子》:“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攻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史記》:“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毛澤東: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