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鄭州市區東南,是這座中原中心城市快速發展進程中的新地標。徐勝杰把公司的總部遷到這里,寓意不言自明。
深秋的上午,背靠陽光,講述自己的過往,35歲的徐勝杰似乎還是有些緊張,不知因為頭上的光環,還是光芒籠罩下的聚焦和期許。
出走與回歸
必須得承認徐勝杰是個有主意的人。
出生在防腐材料之鄉河南長垣的他,在從事防腐材料的親戚朋友鄉里鄉親的浸泡中長大,卻毅然選擇了考警校,當警察。他說,這是因為受了鄰居大哥哥的影響,那年人家退伍回鄉,帶回了自己的軍帽,雖然卸去了帽徽,還是把徐勝杰羨慕得一塌糊涂,捧著自己攢了很久的“寶貝”磨著人家換軍帽。軍人的威武從此扎根心中。
高中畢業,徐勝杰終于如愿。他沒有像家鄉的人們一樣進入防腐材料行業,而是進入警校開始自己的尋夢之旅。
警校畢業生,在今天也是炙手可熱的。當年,徐勝杰的出路是進公安系統。可是一直想當警察的他后來卻放棄了。“當時分配的話應該是到基層派出所,我覺得發展空間受限制。”徐勝杰很平靜地講起自己平生第一次“舍棄”,雖然在當時這個走出體制的大學生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有所得,但他還是邁出了第一步。
徐勝杰想去創業。
這一次,他的榜樣是自己的大哥。徐勝杰兄弟四個,他排行老三,大哥本來在縣政府有份穩定的工作,但是他一直向往外面的天地,于是選擇了下海創業。徐勝杰一陣沖動,“就覺得自己也能行”。
這是徐勝杰決定創業以來惟一一次沖動,這股勁頭推著他走出體制,也將他推出了老家河南厚重的傳統文化浸潤下,人們骨子里的正統與保守。雖然河南人現在被稱為中國的吉普賽人,其實他們心眼里還是愿意固守土地,非到被逼迫到一定程度不愛東奔西走。徐勝杰則好像輕易地沖破了這種觀念,從上警校開始,他就要走出去。
“做生不如做熟”,面對未知的茫然,徐勝杰踏實地選擇了回歸從小熟悉的防腐材料中。令人奇怪的是,身邊有這么多天然的資源,按照他當時的學歷,隨便抓住哪個都能輕松進入老鄉或者親戚的公司找個輕松體面的職位,徐勝杰卻拎起油漆桶當起了油漆工,在眾人的不解中北上大連、南下長三角,西至甘肅、東到江蘇,在全國東奔西跑地打工。
回憶那段時間,徐勝杰還是總結一個字:“苦。”想了想,又補充一句:“值。”
與直面防腐材料市場的過程中,徐勝杰認識了市場、認識了行業、認識了顧客的需要,還有自己的追求,就是義無反顧,不斷堅持。
堅守與誠信
1997年盛夏,火爐南京的正午,氣溫將近40度,地表溫度更是讓人有窒息感,戶外基本沒人。此時,徐勝杰正在自己的戰場上沖鋒,他帶領工人站在燙腳的房頂上,給客戶做防水,汗如雨下,落在新鋪的防水材料上,瞬間就蒸發掉了。
這是徐勝杰創業以來所遇到的第一個機會,也是最好的機會。當時他在公司的南京分公司工作,南京市中國最重要的化工基地之一,公司很想在南京及周邊占領市場,有所作為。徐勝杰是副總經理而且主要負責市場經營。然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洶洶來襲,一時間國內外經濟危機纏身,各行各業一派蕭條,工業作為基礎產業受到重創,徐勝杰公司所在的防腐材料行業自然不能幸免。那是一段被大霧籠罩的日子,公司迷失在霧中,決定關閉南京分公司,徐勝杰舍不得。他想要努力撥開迷霧找到前面的路,于是他申請承包南京分公司,三年能夠還給公司本金,之后每年給公司上繳承包費。
對于急于擺脫南京分公司的總部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完全沒有風險的交易,反而能夠彌補投資的失誤。總部輕松地答應了,所有的包袱都落到20多歲的徐勝杰肩上。
那段時間是徐勝杰生命中的煉獄。他經常在加班之后的深夜,隔窗眺望外面的風景,看著六朝古都的燈火,幻想著屬于自己的盛宴。但是當時,屬于他的,幾乎只有一窮二白。“也想過放棄。”雖然無數次告訴自己堅持,但是現實總是比想象得更殘酷,讓初出校門的青年人有些慌亂。后來,有個家鄉團委的朋友到南京出差,兩個人徹夜長談,現在回想起來,徐勝杰能想起來的只有朋友的鼓勵。“他用各種方式不斷地鼓勵我,讓我堅持。”
盛夏南京,天熱雨水也多,防水市場一片火熱。“這個活很見功力。做得不好的話下一場雨就漏水了。”徐勝杰絲毫不敢怠慢,親自上陣督戰。面對每個客戶,他都說,要誠信。
有一次,徐勝杰聽說一家工廠要搞基建,需要一批保冷設備。保冷與保暖,在防腐材料里統稱絕熱材料。徐勝杰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應該爭取一下,于是趕到工廠想要面見管基建的廠長。廠長很忙,他又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幾次都沒得到面談的機會。在這個行業里,其實每個客戶都愿意與自己熟悉的、已經建立信任的供貨商打交道。徐勝杰堅信自己的努力會換來信任。于是,他選擇了特別“軸”的方式爭取著,他天天跑到對方的辦公室門口等。這個因為年輕而被客戶懷疑過無數次的小伙子,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執著為公司爭取到一個機會而已。看到對方出現就介紹自己的技術,“當時就想哪怕輸了也知道行業標準在哪里。”
最后,徐勝杰不但參加了投標,還得到了這個項目,而且完成得非常漂亮。誠信,讓徐勝杰最終在古城南京的擁擠中穩穩立足。項目越來越多,甚至足不出戶就有很多業務找上門來,徐勝杰的業務遍及國內外30多個省市和地區,最高峰時用工6000多人。“沒有誠信,別說做企業,連做人都成問題。由于堅持這兩點原則,帶來的是無窮的回報。為什么別人愿意把我們推薦到別的項目去,就是我們在項目中堅持了我們的原則和項目標準,都是誠信的體現。”
從拎著油漆桶到處找活干的務工人員,到成立河南蒲源防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勝杰一步一步地踐行夢想。堅持與誠信,始終是貫穿徐勝杰一路創業、守業的兩條保險繩。
思慮與引領
青年總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給人以老成和踏實,這是每個創業者都會經受的歷練。“河南人”卻是徐勝杰一輩子撕不掉的標簽,而這個標簽在近十幾年來的中國人心里則代表著不誠信、浮夸、窩里斗等種種陋習。或許若干年后回頭再看,這些印象中摻雜著太多的偏見,但是在當時,這些刻板印象就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徐勝杰和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河南人。
每提及此,已經擺脫了這種刻板印象的徐勝杰仍舊要先長嘆一聲,再強調一些理由,比如“河南人口基數大,雖然大多數人都是好的,但是少部分人確實損害了河南人的形象”。
從走出家門的那一刻開始,徐勝杰就從未隱瞞過自己的出生地,最看不起的就是“不敢說自己是河南人的河南人”,徐勝杰少有地措辭嚴厲。為了證明自己作為河南人的名分,一向溫和的他不惜與別人較真爭論。不過,現在支持他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徐勝杰的公司里,大部分是河南籍員工。防腐產業正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工程作業特點也比較適合農村勞力“農忙種地,農閑打工”的思想現實。防腐行業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比較差,能夠容納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在鄭州總部,90%的員工是河南人,在國內其他省市的分公司里,河南人比例占到70%以上,甚至***公司,在考慮運營成本的前提下,也盡量用勞務派遣的方式輸出河南務工人員。“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勞動力輸出大省,我們作為河南的企業,能多解決一個勞動力就業崗位也是盡到一份社會責任。”目前,蒲源公司每年為農村剩余青年勞動力、下崗職工及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8000余個,使數萬青年農民工致富脫貧,還先后在越南、柬埔寨、沙特、老撾、南非等國家承攬了大量的建設項目。
“河南人多啊”,徐勝杰深有體會,人多地少,擁擠的生活自然容易捉襟見肘。他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員工的生活。收入提高了,是員工們在徐勝杰的企業里工作最重要的感受。在民營企業里,徐勝杰的蒲源公司待遇算是好的,中原豐富的物產又賦予河南人聰明的頭腦,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就會有更多的人走進美好的生活。很多來到這里打工的農民工都學到了技術,最終都成了村里的“有錢人”,帶動了更多人尋求致富的路。
錢,可以吸引很多人,卻難以真正凝聚人心。信任危機,幾乎是每一個河南人外出打工、工作和生活過程中都曾經遭遇過的。卑微在很多人心中滋長,徐勝杰想要讓他們從觀念上有一個轉變,變得自信,看到自己的價值。實現價值的途徑有很多種,徐勝杰選擇了組織建設。
這與他本人的經歷有關——
徐勝杰從小在長垣農村老家長大,爺爺是村支書,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父親常年在外工作,爺爺教給他做人的道理。徐勝杰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句話他一直記著。“長垣緊鄰黃河,文化根基深厚,也常年受到黃河泛濫的侵害。”徐勝杰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每隔幾年黃河就要發大水,他們就要撤離。即便如此,身邊的鄉親還是努力地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貧窮的狀態。
創業初期,徐勝杰無數次面對質疑,每次內心動搖,總是家鄉團市委的領導鼓勵他,支持他。“人在最困難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失去精神支撐。”靠著團組織的精神支持,徐勝杰從最初的飄搖扎實地走到今天。
“今天我在公司里建立健全的組織架構,還樂于做團的事,一方面是感恩,一方面是確實從中感到一種力量。”徐勝杰的蒲源公司里黨、團、工會齊備,有人不解,徐勝杰則認為這與企業發展相輔相成。“隨著企業大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在稅收上貢獻更多外,還要融入到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去,這樣的企業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步。”徐勝杰一直認為自己是在共青團的關心支持下發展起來的,責任在他心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我們是新時期的河南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自身的努力展示河南的形象。”他樂意通過這個平臺,將手下員工和身邊更多的人去改變、重塑自己作為河南人的新品牌。
2008年汶川地震及之后國家幾次遭受到大的自然災害,總是還沒等徐勝杰發出號召,公司內就已經有很多員工主動要求捐款獻愛心。他們大多每個人只能捐幾十元,不過,關鍵在于里面包裹的關愛。2009年初,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河南籍大學生李菲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家里把房子都抵押了還是湊不夠治病的錢,徐勝杰得知后解囊相助,后來公司員工知道這件事,也主動為李菲捐款。“人在困難中,最怕的是孤身奮戰”。所幸,最終李菲病愈,還考上了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她常常通過電話、短信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徐勝杰他們也把她當成了自家人。
現在,蒲源公司黨組織是鄭州市非公企業中黨組織建設的窗口,但徐勝杰最看重的則是這些組織為員工帶來的改變——懂得分擔、愿意分享。
2009年7月,經共青團河南省委批準,徐勝杰擔任了共青團河南省委駐江蘇工作委員會書記。受命伊始,他全力以赴,出資30萬在江蘇省南京市裝修了400多平米的寫字樓,作為團工委的辦公室,并配備了先進辦公設備;專門聘請了6名熟悉共青團工作的人員作為團工委專職工作人員。他希望像他當年一樣走出來尋求夢想的務工青年看到自己在異鄉還擁有一個屬于河南青年的家。
現實與未來
1996年,徐勝杰曾經在鄭州某個大學同學的宿舍里為自己描繪了一個“五年計劃”:掙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買一套房子一輛車,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那時,他的同學大多在派出所和交通隊當民警。
對于彼時一無所有的青年創業者來說,這個夢想已經足夠大,甚至讓人覺得有吹噓的嫌疑。但是,徐勝杰認認真真地把這些話記在了心里,踏上征程。兩年后,他掙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他的公司正式成立。
夢想在不斷變成現實,徐勝杰也不斷收獲著榮譽。共青團十五大代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總商會副會長、河南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等;多次榮獲希望工程愛心人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愛心大使……光芒將他的現實籠罩得光潤完整,美好得讓人很容易忽略掉他內心里一些新的想法。
2009年底,徐勝杰為省委省政府寫下了數千言飽含深情的建言書,詳陳防腐行業產業化、品牌化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力促組建現代防腐產業集群,確保防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氣勢與切中行業時弊的真知灼見中,能看出徐勝杰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愛之深,對行業的發展求之切。不久前,徐勝杰以河南省防腐材料協會副理事長的身份召集省內排名靠前的防腐材料企業,共商河南省防腐材料品牌形象塑造大計。目前,河南省防腐材料國內市場占有量超過70%,卻沒有一個響當當的品牌,“我們總是單打獨斗,那很難做大做強,而且重復開發太多,很浪費。”是時候突破了,“從獨立走向聯合”已成為徐勝杰的新課題。
徐勝杰的另一項工作是向他認識的每一個人推介老家河南。走南闖北的他深知,很多人沒有來過河南,口耳相傳的很多不實之處褻瀆了這片土地。他要努力讓更多的河南人走出去,讓更多的外地人走進來。2007年,徐勝杰組織“寒門驕子港澳行”,51名河南籍青年代表到港澳交流。他甚至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原主席董建華聊起河南。“我們到香港的當天,董建華專門抽出時間在官邸接見我們,這很難得。”原本半個小時的時間延續到一個多小時還意猶未盡,董建華沒有來過河南,當他聽徐勝杰談到河南和香港的淵源,得知很多進港的肉蛋禽都是來自這里,了解中原文化的積淀,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很感興趣,“我們也向他發出邀請,希望他來河南走一走看一看。”徐勝杰記得一個很小的細節,分別的時候董建華的特別助理專門拿出一張名片給他,告訴徐勝杰到香港的時候直接跟他聯系。
目前,全國青聯常委徐勝杰正協助共青團河南省委籌備邀請部分全國青聯常委走河南,一方面是給中央經濟區建設獻計獻策,一方面也能讓大家看到一個改變中的河南。見人而知河南,見河南人而識中原。徐勝杰堅信這種努力是有作用的。
對于未來五年,徐勝杰欣然給了自己一個夢想——公司上市。邀請更多的人到河南走一走,看一看。他希望聽到這句話的人跟他一同見證下一個五年,同時也沒忘對記者發出邀請:到時一定再來河南看一看。“河南”兩個字,他一字一頓,說得很慢,很清晰,很真誠。(原標題:徐勝杰:用一己之力做一張河南人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