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華夢陽,鄭州新開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
上榜理由<<<
初出校門的華夢陽,為了夢想沒有遵從分配的工作,而是自主創業。憑著意氣風發、敢闖敢拼的勁兒,從市場上淘得第一桶金。當遇到事業瓶頸的時候,果斷轉型,大膽求變,從IT行業跨界到智能一卡通行業。行業不了解,去學習;市場不廣,去開拓;技術不懂,去鉆研。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挑重擔,善于學習,華夢陽一步一個腳印,從普通業務員,到電腦經營部副經理、經理,再到市場部經理,直至今天成為新開普副總經理,董秘。從1995年加入新開普,經過十七載辛勤耕耘的華夢陽“忠”成大器。
初識華夢陽,緣于一次電話采訪。
與其他上司公司董秘高傲的拒媒體于千里之外的“一切以公司公告為主”“暫時不方便接受采訪”的“標準董秘語氣”不同,華夢陽顯得平和真誠,即使面對記者再刁鉆、再尖銳的問題,他都會耐心地一一解答。
初見華夢陽,格子襯衫,牛仔褲,一身休閑打扮的他,謙和中難掩大氣,舉手間不失穩重。
對華夢陽的采訪在他的辦公室中進行,與其他上市公司高管辦公室的整潔相比,他的辦公室則有點“亂中取勝”的意味。
除了進門的沙發和桌子,辦公桌、柜子里填滿了報紙書籍,甚至在辦公桌旁邊的地板上也放著一摞摞書。而這些書又以財務方面為主。
“沒辦法,一個學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來做董秘,不看書,不學習,不進步不僅對自己的成長不利,更重要的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災難。”華夢陽說。
采訪約定是一個小時,然而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將近三個小時,從工作到生活,從奮斗歷程到管理方法。華夢陽對記者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能不假思索地隨口答來。他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仿佛總有一種在不經意間沁人心脾的力量。42歲的他就像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言語中透露出一股沉穩和睿智。
眾所周知的是,作為鄭州新開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開朝元老的他是董秘,是副總經理;不為人知的是,他更是新開普董事長楊維國的得意門生。
大膽求變
時間拉回到1992年,初出校門的華夢陽并沒有遵從分配的工作,而是打起了自主創業的主意。
“1992年,我從鄭州工學院計算機與自動化系畢業,雖然根據畢業分配,我可以輕松地實現就業,但是我想自己拼一把。”說到這里,華夢陽仿佛又回到了意氣風發,敢闖敢拼的年輕時代。
于是,華夢陽開始涉足IT行業,在鄭州天地實業有限公司任計算機事業部經理。
鄭州的夏天用“驕陽似火”來形容毫不為過,而在1992年的夏天,頂著大學畢業生光環的華夢陽在烈日炙烤下開始了騎著自行車帶著上百斤的貨物來回穿梭在鄭州的大街小巷的創業之路。
有付出就有回報。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行業在中國剛剛興起,組裝一臺計算機利潤豐厚。最終,在當時尚屬藍海行業的IT領域,華夢陽掘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然而,這種游兵散勇式的工作并不是華夢陽的理想。“雖然不缺錢,但缺乏一種歸屬感,缺乏社會認同感。”華夢陽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華夢陽與大學時代的老師楊維國再次相遇,這一次的相遇,最終促成了華夢陽人生的成功轉型。
“由于當時正處于一個比較困惑的階段,剛好遇見了楊總,因為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彼此就非常了解,相互也很尊重,因此我選擇了加入楊總的團隊,一起創業。”華夢陽說。
1995年,華夢陽來到新開普的前身鄭州工學院開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從一名普通銷售員做起,開始了自己的人生新征程。
同每一個創業團隊所遇到的困難和艱辛一樣,作為初創團隊成員楊維國的得意門生的華夢陽卻并未因此受到任何特殊待遇。
“那時候,因為公司成立不久,需要大力開拓市場,因此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出差更是家常便飯,可以說不是在準備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時隔多年,華夢陽回憶起那段往事,仍唏噓不已。
從IT行業跨界到智能一卡通行業,對華夢陽來說,這無異于一切從頭再來。
行業不了解,只有去學習;市場不廣,只好去開拓;技術不懂,只能去鉆研。短短幾年,華夢陽一步一個腳印,從普通業務員,到電腦經營部副經理、經理,再到市場部經理,直至今天成為新開普副總經理,董秘。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走過的路,我很感謝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加入到這樣的一個團隊,大家齊心合力地做事業,成就團隊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華夢陽表示。
善學者
2008年,新開普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革,也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從2010年1月開始,新開普進入上市的準備期,前期的IPO材料的準備工作,華夢陽是主要負責人,而在這一年清明前后,華夢陽卻因為身體原因住院治療了一個月。
病假結束以后,新開普給了華夢陽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從事他比較熟悉的市場營銷,做市場總監。二是做新開普董秘,負責上市謀劃事宜。
“總得有一個人去承擔這個工作,公司選擇了我,是對我的信任,不管多難,我也要做好。”華夢陽說。
作為董秘,和市場營銷不同,不光要了解市場狀況,還要從財務、金融、資本、政策等多方面把握企業的生產經營,這對于知識面的要求很廣泛。
在公司上市之前,華夢陽連炒股軟件都沒有接觸過。對證券知識也是一竅不通。董秘這份工作對華夢陽自己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剛開始財務報表看不懂,華夢陽就讓從事財務工作的妻子幫忙講解,通過與證監會、券商、律師、會計師等各界人士的接觸,遇到不明白的名詞,他都會仔細地記下來,回來后盡快搞清楚其意義。
在休息時間、茶余飯后、別人串門玩樂時,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研究與董秘相關的財務、金融、資本、政策等知識。
就這樣,從財務、金融到資本運作、行業政策,每一個專業他都是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了解,從了解到精通。
在記者采訪中,仍然看到華夢陽辦公桌上厚厚的幾本財務、證券等專業書籍。學習已經成為華夢陽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對于自己不擅長的,就要去學習,通過讀書、請教別人這些方法充實提高自己,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夠在競爭中站穩腳跟。”華夢陽說。
而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吸收能力,讓華夢陽從一個對證券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成熟的上市公司董秘。
在華夢陽眼中,上市公司董秘對投資者的負責首先體現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披露信息,站在公信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董秘代表的不是個人,也不只是一個公司,而是公司和公司背后成千上萬的投資者。
而在兩年的董秘職業生涯里,華夢陽體會更多的則是肩頭沉重的責任。
“上市以前,公司只是對股東團隊負責,但上市以后,公司的社會責任更大,需要對成千上萬的投資者以及他們的家庭負責。這就需要公司謹慎地邁出每一步。”華夢陽說。
家是港灣
在工作上勤勤懇懇的華夢陽,對于家,卻有著既愛又愧疚的復雜感情。
談到家庭,華夢陽語氣略顯低沉:“我一直覺得工作和家庭不可兼顧,我為工作付出的時間太多,對家庭,有太多的愧疚。
董秘工作的特點決定了華夢陽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家人,和父母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我很感謝我的妻子,他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即使是在公司上市的沖刺階段,我經常出差在外,她也毫無怨言。而且妻子對我工作幫助也很大,特別是財務工作,我能對董秘工作那么快上手,與妻子的幫助是分不開的。”華夢陽動情地說。
對于華夢陽來說,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從事董秘工作以前,每逢節假日,他還會找朋友出去玩玩。現在,他基本不出門,春節七天假期有六天呆在家里和父母妻兒共享天倫之樂。
“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溝通,工作時就安心工作,休息時就放松心情,當事業和家庭可能不能兼顧的時候,就需要和家人充分溝通交流,互相體諒。”華夢陽表示。
對于以后的人生規劃,華夢陽有自己的打算。
“以后更多的是想著不斷提高自己,我還想帶出一個團隊,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別人,畢竟將軍再厲害手里沒有兵也是孤軍奮戰,所以公司一定要有一批強大的管理團隊來支持企業的發展。”華夢陽說。
從1995年加入新開普,經過十七載辛勤耕耘的華夢陽”忠“成大器,作為楊維國的得意弟子,同以楊維國為核心的團隊一起打造著新開普,同時這十七年的拼搏歷程,也在見證著一個門徒的蛻變。(原標題:華夢陽:善學習,勤思考帶來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