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之余,孫艷偶爾也會享受一下悠閑生活(資料圖)
對于鄭州金輝國旅總經理孫艷來說,夏天的代名詞就是忙碌。每天睜眼就打電話問夏令營的團走到哪兒了,晚上睡覺前看全國各地夏令營輔導老師發回的短信,金輝旗下的陽光少年夏令營是她整個夏天的唯一“伴侶”。
可是今年孫艷卻格外悠閑。
對此,孫艷說:“忙了多年了,也該閑下來了。”
比“第一個吃螃蟹”更重要的是堅持
自2002年孫艷在河南首次推出夏令營線路以來,陽光少年夏令營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作為在河南市場第一個“試水”推出夏令營的金輝國旅,在夏令營品牌的推廣上,有著先天的優勢。2010年,金輝陽光少年夏令營營員數量突破5000人,這也是河南夏令營市場上第一家收客超過5000人的夏令營,到今年已經是連續3年收客突破5000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孫艷說:“陽光少年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確實沾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光,但這種光只是一時的,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堅持。比如說我們一直堅持請真正的老師來當夏令營輔導員,一直堅持把送行儀式選擇在酒店舉行……當然,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們一直把參團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
和孫艷口中所說的“堅持”并行不悖的,是金輝旅行社一直在推行的“標準化”建設。從踩線、地接合作到夏令營老師培訓,都有一套完備的程序。孫艷說,正是有這樣的標準,陽光少年才能越來越正規,而她也越來越閑。
真正的品牌是“剩”下來的
如今一派紅火景象的陽光少年夏令營,在其發展道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2003年,孫艷的陽光少年夏令營就差點夭折。
“2003是我們夏令營推出的第二年,可是夏令營剛準備啟動的時候就遇到了非典。公司的員工們在開會的時候一致勸我說今年咱們的夏令營停了吧,可是我堅持即使收客停止宣傳也不能中斷。我當時覺得那是一種象征,證明我們永遠不會把門關上。”那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等到2008年陽光少年遇到第二個大坎兒時,孫艷就變得從容了許多。
“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也遇到同樣的情況。2008年前河南有將近20家夏令營,等到地震來了,就剩五六家依然在做,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這種特殊性的‘大考’是最檢驗旅行社實力的,只有有勇氣和底氣的才能堅持到最后。陽光少年是被各種各樣的考驗‘剩’下來的,也只有這樣的品牌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陽光少年的品牌辨識度在于服務
以往陽光少年夏令營的前臺接待最糾結的事,就是告訴為孩子報夏令營的家長,為何陽光少年夏令營比其他夏令營要貴一些。
陽光少年夏令營的接待小王說:“其實也貴不了多少,一般都不超過一成。有的家長不認同,我們也能理解。雖然我們一直說陽光少年夏令營的服務標準不同,但是旅游行業畢竟和別的行業不一樣,沒去之前家長對此抱有懷疑態度也很正常。”
而在今年,來陽光少年比較價格的家長就少了許多。孫艷說:“現在家長更加看重的是安全和服務的質量,所以比較價格的就少了,這和陽光少年多年的口碑也是分不開的。現在陽光少年的回頭客通常占到六成,經常會遇到以前的小營員帶著好幾個同學來報名。陽光少年夏令營做到現在,靠的就是11年的沉淀。如果說陽光少年有什么特別之處,那就是服務。”(原標題:孫艷:打造品牌的唯一途徑是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