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精畫像別具一格 畫家秀奇技--記畫家翁大榜的炭精畫作品
2014/7/9 14:59:3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頭發、胡子的絲絲飄逸,整個臉部的立體塑造、活靈活現地把老一代畫家“齊白石”,呈現在畫布上……這些繪畫作品我們都聽說過、見過,但每個畫家都有不一樣的尋常藝術路。這位來自福建南安的畫家翁大榜,就給我們帶來了全國少之又少的炭精繪畫。鋪紙、備炭精粉、提筆構思,短短的5分鐘時間,畫家翁大榜就為大家現場創作了幅人物速寫,那么簡練的幾筆線條,一位美女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如果不是你在當場看到,你會認為是一幅寫意國畫作品;同時打開他隨身帶來的一幅花鳥畫,名為《天鷹》,借用畫中那只翱翔于天邊的鷹,表述了他心中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其實,炭精畫以前是專門用來畫老人家的肖像,以備百年之用。由于照相業的高速發展,炭精畫已經面臨失傳。炭精畫的創作題材比較少,主要以黑色來表現人物形象,畫面只有黑白二色;后來,也有生產彩色的炭精粉,只是運用的較少。而將炭精畫的創作題材推廣開,是在八十、九十年代的時期比較多,他們不以畫老人肖像為生,而是為了藝術創作。當時他們所創作一批作品,水準很高,以精細度來達到非常逼真的效果,反響程度空前。如:毛澤東主席,電影戲劇里面的演員、歌星,時代的英雄人物,中外的名勝古跡等,廣受歡迎。因此,翁大榜就以其他題材作為創作,厚積薄發,碩果累累。
初中時期就開始學習美術的翁大榜,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繪畫。區別于那些從事畫老人肖像為生的畫師,區別于靠師傅的單傳,區別于只會炭精繪畫老人家的肖像;翁大榜專門在讀書的暑假,去專業的美術培訓學校學習炭精繪畫專業,進行專業的訓練。翁大榜不恥下問,虛心求教,勤學苦練,故繪畫技藝逐步提高;加上他對文學的喜愛,研究藝術文章比較有心得。這些對他的藝術創作,很有幫助。少年時的翁大榜,每年的寒暑假,他也會畫老人家的肖像,賺取勞動工資,用來購買學習材料。因親戚朋友的介紹,畫像的價格優惠、炭精繪畫技藝高,取得不少業務。從開始為老人畫像,人們不相信他有這個技術,到給同學、朋友的畫像,一張張地呈現在大家面前,熟悉的面容,形神兼備;很多老人家稱不到二十歲的他為‘榜師’,并且聲名遠揚。
后來的所有炭精畫作品,都是非盈利性質,贈送給同學友人;小部分被一些政府官員、企事業老板、畫廊等收藏。在他看來,炭精畫是一項中國古老傳統的藝術,在畫畫的同時,身心都得到了鍛煉。幾年來,他通過捐贈炭精繪畫,就是公益慈善的活動,幫助了不少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這更突顯了他對這門藝術的尊敬與熱愛。
踏上我們中國藝術的大舞臺,他更大的愿望是將炭精畫發揚光大,并就此尋找傳人,將炭精畫傳承下去。在這里也祝福翁大榜畫家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功傳承中國的另一個別樣傳統文化藝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翔好網(201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