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少林寺有個叫宜山的和尚,十分喜愛畫竹。
那時,少林寺的和尚,凡是外出游方,都要揀好的佛珠、袈裟、古玩帶回寺來,作為貢獻。宜山和尚去浙江普陀山歸來,卻只帶回了幾棵帶根的竹筍。他把竹筍栽在寺院里,每天除了做佛事,不管天陰天晴刮風下雨都守著這幾棵竹子。竹子長出一枝一葉,一動一靜,他都要反復琢磨,一筆一筆臨摹下來。漸漸地這幾棵竹筍長成了一片竹林,他筆下的竹子也千姿百態(tài),枝枝葉葉活靈活現(xiàn)。
有一天,他在少林寺的一座山上畫竹,兩只吃人的惡狼偷偷地走到他的身邊。往常這狼遇見人時,人們總是嚇得大喊大叫,撒腿就跑。可是,今天這個和尚,手里拿了管筆,兩眼只看臉前的一片竹林,絲毫沒有害怕的樣子。兩只惡狼疑心這和尚另有防備,便蹲在一邊,窺探動靜,不敢冒然進行襲擊。其實,這宜山和尚只是全神貫注在畫竹上,一點也不知道兩只狼就在身邊。兩只惡狼看著看著,只見這和尚忽地抖起精神,提起臂來“刷”地一筆,在他的手下立時現(xiàn)出一棵雞蛋粗的竹竿,兩只惡狼以為和尚就要拿起竹竿來打它們, “嗷”地一聲,夾著尾巴逃跑了。
宜山和尚每畫成一幅竹畫,從不感覺滿足。這天,他畫了一幅竹林,貼在寺院里的墻上,自己進行觀摹。忽然幾只麻雀喳喳叫著飛過墻來,直朝他畫的竹林飛去,一頭碰在墻上“樸嗒,樸嗒”落在地上。
宜山和尚園寂后,僧徒們把他的竹畫刻在石頭上。供游人觀賞。現(xiàn)在少林寺還有印制的拓片,出售給游人作為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