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道家的鼻祖,是嵩山主神。張?zhí)鞄?張道陵)、寇天師(寇謙之)都是在嵩山修行時,得了黃帝真?zhèn)鳌V性缽R是祭祀黃帝大會神仙而建的,它是黃帝祠堂!”這是河南省道教協(xié)會會長、中岳廟道長黃至杰的堅稱。
夏、商之都都不遠“天宅”嵩山。
嵩山肩挑成湯東、西二京
嵩山永泰寺坐落在“望都峰”下——站在“望都峰”上,眼巴巴望著京都洛陽的,不只是出家的公主,還應是整個嵩山。
三代以下,雖然皇帝還將“五岳”之一的嵩山祭祀,但大多時候也就是“望祭”一下,有時候跟“忘記”差不了太多。傳說還在,登封市告成鎮(zhèn)百姓還一直認為他們住的這個叫“王城崗”的地方,是大禹之居。但太多的東西在歷史的長河里消失得無影無蹤,誰還會相信平頭百姓的說法?
比“王城崗”更慘的是鄭州,連個商湯在此建都的傳說都找不到。歷史在鄭州被割斷得了無痕跡,似乎這兒什么都沒有存在過。古文獻上雖然不時也有商湯都亳什么的,但“亳”在哪兒?在專家們的眼里,“亳”似乎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就是不會想到“亳”能夠指向鄭州的中心城區(qū)。
一位名叫韓維周的“小學教師、業(yè)余考古愛好者”,似乎是專為“鄭州商城”而來到這個世界的。在所有關(guān)乎“鄭州商城”的發(fā)現(xiàn)文章中,幾乎都把韓維周先生寫成“小學教師、業(yè)余考古愛好者”,把“鄭州商城”寫成是他的“偶然發(fā)現(xiàn)”——為什么這種“偶然”會發(fā)生在韓維周先生身上?
其實,韓維周先生絕非“業(yè)余考古愛好者”,他是中國考古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上個世紀20年代,韓維周先生畢業(yè)于河南國學專修館,之后供職于河南古跡研究會,專門從事考古工作。安金槐先生曾寫文章回憶說:韓維周曾與董作賓、石彰如等開創(chuàng)中國考古學的大師一起,參與了殷墟的發(fā)掘工作。是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回到鞏義老家當起了小學教師。解放后,他又來到鄭州,還是當小學教師。1957年,韓維周被遣回老家,1961年1月因饑病而亡。兩個月后,鄭州商城遺址被國務(wù)院宣布為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韓維周先生被遣回老家后,被當?shù)孛襟w定名為“冒牌考古學家”,可謂含恨而亡。韓維周在鄭州生活了沒幾年,但他的發(fā)現(xiàn),成為找回失落的成湯之都的鑰匙,樹起了鄭州3600年的旗幟。
1950年秋,在鄭州二里崗,韓維周撿拾到一些陶片、石器。他認為這些殘破的玩意兒事關(guān)重大,是商代遺物,就向省文化部門作了匯報。后經(jīng)安金槐、許順湛、裴明相等的發(fā)掘,證實了“鄭州商城”的存在。從此,“二里崗文化”也成為考古學上的專有名詞:在考古學材料上,“二里崗文化”對應的就是商代前期文化。
商文化與商歷史的確定,是由于殷墟卜辭的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殷墟考古的韓維周先生在鄭州的驚鴻一現(xiàn),把我們帶到了商代前期。而大規(guī)模宮殿遺址、九座大型銅鼎的發(fā)掘,無疑說明這兒就是商之都城!
但成湯之后,五遷商都,鄭州商城遺址是誰的都城呢?安金槐先生等以為是仲丁之,北京大學教授鄒衡先生等以為是成湯之亳。
就在這種爭論之下,1983年偃師尸鄉(xiāng)溝發(fā)現(xiàn)一處商代早期城市遺址?脊虐l(fā)掘資料與古文獻相照應,有人初步斷定該城址就是商湯之都。“當然,從文獻出發(fā),也有人把先前在偃師二里頭村發(fā)現(xiàn)的一座城池遺址稱為商湯之都。鄒衡先生把二里頭文化歸之于夏文化,把偃師二里頭遺址歸之于夏桀之都,將二里頭文化與二里崗文化分離出來,是對夏商考古的杰出貢獻。”河南博物院研究院研究員張維華先生說,“這一分,夏桀之都出來了,成湯伐桀的地點出來了,就在偃師。”
成湯伐桀后還都于亳,如果還是在偃師,就不叫還都了。“二里頭遺址與尸鄉(xiāng)溝相距6公里,這哪能叫還都?”張維華先生說,“這還都,只能是成湯伐桀的出發(fā)地——‘亳’”。
《尚書·商書序》與《史記·殷本紀》都說“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在鄭州商城遺址發(fā)現(xiàn)的11個戳印東周陶文,其中8個釋“亳”。與此同時,許順湛先生從文獻上解讀出鄭州是商之先祖契的居地,成湯遷居于此,商起家的“丕山”是鄭州的邙山等一系列問題。“從‘湯始居亳’到滅夏,16年。滅夏后,湯還都于亳。亳是成湯的開國之都,學術(shù)界向來沒有爭議。如果偃師商城遺址是‘亳’,這就沖突了。難道湯住在離夏桀之居6公里的地方集結(jié)革命隊伍,16年間,征韋伐顧,滅掉昆吾,桀就眼睜睜地等著眼皮底下的湯來收拾自己?偃師二里頭遺址是夏桀之都,偃師尸鄉(xiāng)溝商城遺址是成湯之都,都在偃師,講不通呀!”許順湛先生說,“結(jié)合文獻分別將偃師二里頭遺址、尸鄉(xiāng)溝遺址定為夏桀之都、成湯之都,自相矛盾是易見的。”
與鄭州商城遺址幾乎同興同廢的偃師商城遺址又是什么呢?“是陪都。西周時,洛陽不也是陪都嗎?周公營建成周,是為了在商的根據(jù)地管理商的遺民。商也是這樣,為管理夏遺民,在夏人之居營建了一座陪都性質(zhì)的軍事重鎮(zhèn)。再說,偃師商城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相比,小得實在太多,也沒出土重要的青銅鼎。這樣的兩座城市,處在同一時代,硬說偃師商城遺址是成湯開國之都,是不行的!說陪都,還行!西周是‘兩京制’,周公的這一手,可能源于成湯。也許那時還沒有‘兩京制’的說法,但從實質(zhì)上講,成湯開了中國‘兩京制’的先河。”許順湛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