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鄭州

會善寺前世今生:“管天”高僧在嵩山落發

2014/1/15 10:18:45 點擊數: 【字體:

會善寺前世今生:“管天”高僧在嵩山落發

會善寺前世今生:“管天”高僧在嵩山落發


    會善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后最早建立的佛寺之一,千百年來,成為嵩山名寺聲名遠播,不僅因寺內現存北齊、東魏、唐代、元代、清代等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還與這里名僧輩出有關。走進會善寺,就仿佛走進了歷史的深處……

  會善寺前世今生

  位于登封市城北3公里嵩山南麓積翠峰下的會善寺,原為魏孝文帝離宮,為佛教傳入我國后最早建造的佛寺之一。隋文帝賜名會善寺,唐武則天巡幸此寺時拜道安禪師為國師,賜名安國寺,并置鎮國金鋼佛像于寺內,增建殿宇、戒壇、塔,規模宏大,盛極一時。

  會善寺大殿系元代建筑,是元代少有的現存實物例證之一,其建筑形制、技術對我國建筑史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堪稱嵩山地區木結構建筑歷史演變的寫真。

  會善寺的附屬文物有數座清代磚塔及大量石刻,其中琉璃戒壇和兩座閣樓式磚塔尤具價值。樓閣式磚塔是嵩山地區塔類建筑中僅有的建筑類型,有較高的建筑藝術研究價值。其散存的東魏、北齊時期石刻造像,唐、明、清代碑碣33品(件),以及明代鐵鐘等文物,都有較高的藝術、書法與史料價值。

  歷經千年風雨,會善寺大殿及寺內其他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2006年3月,投資400余萬元、歷時3年的會善寺修繕工程竣工,千年名剎重新對外開放。

  “管天”高僧一行

  嵩山寺院很多,人稱“山上七十二峰 山下七十二寺”,但最令人向往的還是會善寺,因為這里曾經高僧輩出。其中,一行身份十分特別,他還是天文學家、數學家,被譽為推算日月、量度山海的“管天”高僧。

  一行俗名張遂,河南人,生于公元683年,自幼聰明好學,其祖父張公謹知天文精算術,在他的影響下,青年時代的張遂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

  武則天登基后,其侄武三思被封為梁王。武三思到處拉攏文人名士,想和張遂交朋友,張遂不愿與其同流合污,被逼無奈,逃往嵩山會善寺落發為僧,法名一行。

  清代登封進士景日畛在《說嵩》中,說一行“多異術,移星致雨,神變莫測也”。其實,那是他運用對天文地理的通曉,對變幻無常的氣象作出準確判斷。一次,一行凝視著浩瀚星空,看到出現了月暈,他預測三日內必有大雨,不出兩日,登封果然下了一場大雨。于是,傳出了一行有“管天”本領的故事。

  公元717年,一行應征入朝,受唐玄宗命“考前代諸家歷法,改撰新歷”。一行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天文大地測量,為計算地球大小提供了實測數據,還第一次測量出了地球子午線一度弧的長度,比公元814年阿爾馬蒙的實測子午線要早90年。一行根據實地測量的結果,花了6年時間完成了新歷法《大衍歷》,比著名數學家祖沖之等前人編撰的歷法準確得多。

  對嵩山,僧一行有兩大貢獻:一是他派南宮說在陽城搞天文觀測時,把周公遺留下來的土圭土表更換成了石圭石表,使得周公測景臺迄今巍然屹立;二是他在嵩山大會善寺“置五佛正思惟戒壇”,具體主持傳戒,使會善寺成為當時嵩洛地區的佛教中心。

  “老祖宗了不起”

  正是歷史的浩瀚星空中這一顆顆閃耀的星星,才使得后人懷著虔誠的心前來拜謁,8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孫義燧來到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參觀,在參觀完觀星臺后,老人家直奔會善寺。

  最吸引孫院士的,是高僧一行和尚,踏進保存至今的僧院,站在一行打坐修禪的“禪窟”內,孫院士默不作聲,久久佇立,仿佛在隔著時空與這位古代天文學家對話……

  “我們的老祖宗了不起。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無與倫比!”孫院士激動地說。記者 李 穎 實習生 海珊珊【原標題:會善寺前世今生:“管天”高僧在嵩山落發】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新網 2010-08-17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