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鄭州

韓——以邑以國命得的姓

2015/8/10 15:59:10 點擊數: 【字體:


    韓hán——以邑以國命得的姓
韓——以邑以國命得的姓

    傳說黃帝之子昌意有個兒子叫韓流,其后代以他名字中的“韓”為姓氏,是為中國最早的韓姓。韓流之后,堯時有“仙人”韓終。但是,姓氏古籍記載世系較詳的是出自采邑名和國名的韓氏,如《元和姓纂》云:“韓,出自唐叔虞之后,晉穆侯子成師生萬,食采于韓,因以命氏,代為晉卿,曾孫厥生起,起生須,須生不信,元(玄)孫景侯分晉為諸侯,八代至王安,為秦所滅,復以國為氏。”引文中的“叔虞”,是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晉國的開國君主,因初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故稱“唐叔虞”,唐叔虞下傳8世,就是晉穆侯;“成師”是晉穆侯的小兒子、晉昭侯的叔父,被昭侯封于曲沃,號桓叔,故又稱“曲沃桓叔成師”;“萬”是成師的兒子,在晉國做官,食邑于韓(今山西河津東北),稱為“韓武子”。韓,《史記·韓世家》作“韓原”,注為今陜西韓城縣西南。“武子后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戰國初期,韓厥的7世孫韓虔(即韓景侯),同晉國的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分別建立韓國、趙國、魏國,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姬午承認為諸侯。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初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遷都宜陽(今河南宜陽西)、陽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又遷都新鄭(今屬河南),于公元前230年被秦國滅掉,末代君主韓王安被俘,韓國子孫“復以國為氏”。為什么說“復”以國為氏呢?這是因為:早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期分封的諸侯國也有一個韓國,在今山西河津東北,開國君主是周成王姬誦之弟,春秋初為晉所滅,其地后被晉國封給萬,這個韓國的后代曾以國為氏;再就是戰國韓國的祖先韓厥先已以封邑為氏,韓亡國后又有更多的人以國為氏,擴大了韓姓人口。

    秦滅韓,“盡入其地為潁川郡”,并以韓國舊都陽翟為治所,此后,“潁川”便成為韓氏的發展繁衍中心。秦漢時期,韓氏播遷于今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甘肅、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韓襄王之孫韓王信于西漢初逃到匈奴,其子頹當、孫嬰于漢文帝時歸漢;西漢末年,頹當的玄孫韓騫,避王莽之亂徙居南陽堵縣(今河南方城東),后發展成為大族。所以,姓氏書列韓氏的郡望為潁川、南陽。唐憲宗時,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是為韓氏入廣東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韓氏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

    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時,已有大陸移民韓任賢在臺灣下淡水港居住多年,說明韓氏入臺最早者大約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后。此后,閩、粵韓氏又有一些人陸續移居臺灣。目前,韓姓在臺灣姓氏中排名第91位。從19世紀開始,韓氏一些人向海外發展,徙居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歐美一些國家。

    戰國末期有哲學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韓非,出身韓國貴族,他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有選擇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學說之大成,著有《韓非子》。西漢初有諸侯王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善于將兵,自稱“多多益善”,在楚、漢戰爭中,戰績卓著。西漢時有燕(郡治北京市)人韓嬰,為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梁國成安(今河南臨汝)人韓安國,以在吳、楚七國之亂時擊退吳兵而著名;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韓延壽,在任潁川、東郡太守時,重禮義,聘賢士,納諍諫,治行為當時最好者。東漢有金城(治今甘肅蘭州西南)人韓遂,曾與馬騰割據涼州。三國時有南陽堵陽人韓暨,提倡水排(水力鼓風爐),利用水力轉動鼓風機械冶鐵,較馬排的功用提高三倍;河內(治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韓浩,曾與棗祗建議曹操實行屯田,供給軍食。北魏末年有河北起義軍首領韓樓。隋朝有大將韓擒虎,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東)人,有膽略,屢有戰功,進位上柱國。唐代,韓氏任宰相者4人:韓瑗相唐高宗,韓休相唐玄宗,韓滉相唐德宗,韓弘相唐憲宗。其中,韓滉又是書畫家。唐代還有畫家韓幹,文學家、哲學家韓愈,詩人韓翃、韓偓,書法家韓擇木,傳為“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其中,成績突出、影響深遠者是韓愈。韓愈歷任監察御史、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唐憲宗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公,世稱韓文公。他反對藩鎮割據,尊儒排佛,與柳宗元共同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力求新奇,以文入詩,對宋詩影響頗大。五代時,南唐有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韓熙載,善為文;后周有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曾征發民工自大梁城(今河南開封)東導汴水入蔡水,以通漕運。北宋有大臣韓琦,仁宗朝任右司諫時,曾一次奏罷宰相、參政4人,后歷任陜西安撫使、樞密副使、樞密使、宰相,經英宗至神宗,執政三朝,封魏國公。南宋有名將韓世忠,大臣韓侂胄。遼國有大臣韓延徽,歷仕太祖、太宗、世宗、穆宗等朝,任政事令、南府宰相等職。金國有韓企先,任尚書右丞相,創建金代各種典章制度;韓道昭,音韻學家,是韻書與等韻學相結合的首創者。元末有農民起義首領韓山童,曾被奉為明王,被捕犧牲后,其子韓林兒逃至武安(今屬河北),1355年被擁立為小明王,國號宋,年號龍鳳,歷時5年。清代有曲藝東城調子弟書作家韓小窗。近現代有化學家韓組康,是中國極譜學的先導者,其研究成果有許多填補了中國儀器分析方面的空白;還有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韓先楚。海外韓姓華人有美國內政部助理部長韓錦嫦等。于此可見,韓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韓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姓氏中,是中國第25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68%,分布很廣,南北皆有。韓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據《魏書·官氏志》載,代北原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遷都今河南洛陽后,以“汗”與“韓”音相近將其改為韓氏;宋代西夏人有韓姓;明代甘肅臨夏地區土司姓韓,系“可汗”之省稱;明朝賜元人實哈塔姓韓名以謙;世居沈陽、中后所等地的清滿洲人有韓姓;清代滿洲八旗姓罕扎氏,后改為韓氏;清代甘肅循化廳土司姓韓,系撤拉爾回人;清代高麗有人韓姓,凡二派,分別出自易州、安法等地;錫伯族哈斯胡里氏、韓吉利氏、韓亞喇氏,漢姓均為韓;鄂倫春族卡那格依爾氏,漢姓為韓;彝族安韓氏,漢姓為韓;黑龍江富裕柯爾克孜族嘎普韓部落,漢姓為韓;回、苗、壯、白、黎、朝鮮、撤拉、保安、土家、蒙古、達斡爾等民族均有韓姓。 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