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萬物華實。7月6日上午,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鄭州百順萬利酒店隆重舉行。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憲齋,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教授宋承敏,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王永蘇,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閻鐵成,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白東升,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任姓委員會秘書長任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家譜委員會會長魏懷習,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楊姓委員會執行會長楊兵等領導、嘉賓,以及閻姓代表100余人參加。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梁姓委員會會長梁先卿、李姓委員會會長李向才、彭姓委員會會長彭井思、索姓委員會會長索水法、祝姓委員會會長祝曉琳、賀姓委員會秘書長賀勇錦、黨姓委員會秘書長黨元倉、孫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孫三治等兄弟姓氏委員會代表到會祝賀。
上午9時10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幕!
大會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內合作辦公室主任閻雨主持。
首先,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新宣讀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關于批準成立閻姓委員會的批復文件。
會上,鄭州市二七區齊禮閻村原黨總支書記、鄭州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閻福亮作《閻姓委員會籌備工作報告》。
閻福亮講到,經過早期籌備會的精心準備,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籌備會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閻百順董事長的大力資助下,閻姓委員會第一屆會員大會隆重開幕了!在此,我以籌備會全體同仁的名義,熱烈歡迎各位代表、領導、嘉賓的光臨,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閻福亮說,從2021年1月6日開始,就為準備申請加入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在當年3 月1日,向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遞交了“關于閻姓委員會加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的申報資料”。再到6月5日,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第二次會長會議上接納閻姓委員會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二級學會。時至今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終于勝利召開。閻姓委員會將乘此次會議的東風,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業務指導下,團結各地族人,借族人之力挖掘閻姓歷史文化,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經濟發展、為閻姓歷史文化研究的傳承、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隨后,由閻雨主持“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選舉審議議程。
大會選舉并表決通過了閻姓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名單。選舉出:
會長:閻百順
名譽會長:閻鐵城、閻超、閻庚寅、閻國寶、閻林棟、閻福來、閻福泉、閻國銘、閻政、閻慶賀
執行會長:閻雨
常務副會長:閻河根
副會長:魏懷習、閻培新、閻福亮、閻成嵩、閻俊舉、閻學超、任玉強、閻石峰、閻全玉、閻萬震、閻戰鵬、閻鵬飛、閻斌、閻建平、閻群山、閻汝鵬
秘書長:閻福亮
副秘書長:閻忠義、閻進忠、閻麗媛、閻萬忠、閻濤、閻原生、閻偉、閻俊合、閻萬軍、閻彥昌、閻志忠、閻長安、閻玉琦
顧問:王永蘇、宋承敏、閻寶增、閻正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憲齋為閻姓委員會授牌和授旗。
會上,新當選的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會長閻百順向大會作《閻姓委員會五年工作規劃》報告。
閻百順講到,閻姓委員會籌備會經過前期長時間的醞釀,精心地、充分地工作準備,順利地被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接納為下屬分支機構。這不僅是上級賦予我們為河南乃至全國閻姓家人服務的使命,更是放在我們閻姓委員會雙肩之上的一種責任!我們深感這是一份光榮,也是一種壓力!我們為履行好這份職責,多次擇時籌備本屆大會的召開,均因疫情而被延期。今天,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領導的關心下,在北京閻姓家人和各界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下,在閻姓委員會籌備會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地閻氏家人的熱情參與下,閻姓委員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了!
閻百順講到,閻姓委員會成立之后,將按照黨和國家繼承發揚中華文化精髓,傳播先進文化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凝聚閻姓族人智慧和力量服務社會為最高理念,扎實推進閻姓文化傳播,挖掘、展示閻姓文化瑰寶,努力為河南閻姓乃至全國閻姓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
報告中,閻百順從建立閻姓委員會中的黨組織;建立完善閻姓委員會內部組織;加強內部人員思想和紀律教育;拜訪閻姓知名人士,聽建言、納良策;加深閻姓傳統文化研究;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充分發揮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的能動性等七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本屆委員會著力抓好的工作。
閻百順最后講到,從今天起,我們閻姓委員會帶著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開始邁上新的征程。我們決心團結一致、竭“五心”之力,勤奮工作,以優異成績,為河南閻姓家人增光!樹雄心壯志,扎根鄭州,立足河南,面向全國,聯脈世界,服務好中華閻姓及海外尋根問祖的閻姓家人,為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添彩!
會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憲齋作重要講話。他講到,盛夏時節,草木蔥蘢,萬物勃發,在舉國上下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了,我謹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籌備此次會議的同仁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冒著酷暑來參加大會的各位嘉賓表示摯誠的歡迎!
林憲齋講到,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升華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中學習講話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姓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林憲齋從姓氏文化是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潤滑劑;姓氏文化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載體;姓氏文化是擴大中原文化對外影響力的重要平臺;姓氏文化是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的助推器;姓氏文化是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抓手五個方面闡述了姓氏文化的重要意義。
林憲齋強調,姓氏文化研究要講政治,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開展姓氏文化研究,要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林憲齋講到,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姓氏文化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我們更要心懷敬仰地研究、傳承和創新姓氏文化,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振興中華民族,注入新的積極的力量。為此,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研究姓氏文化要與時俱進,要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在揚棄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要始終堅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二是研究姓氏文化要講好中原的故事,傳播好中原的聲音。讓人們從姓氏文化中了解河南的歷史,了解自己家族的發展史,傳承優良家風,提升道德水平。三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講政治,服務于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研究姓氏文化要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結合,要與河南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實際相結合。要努力做好姓氏文化的研究、傳承、交流和聯誼,以姓氏文化研究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加快河南發展凝聚正能量,營造好環境,搭建大平臺。四是在研究工作中,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姓氏文化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受時代的影響和局限,不可避免地侵染、存在一些落后的過時的東西,在姓氏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中,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姓氏文化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一致。
林憲齋講到,姓氏文化研究要抓重點,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河南是中華姓氏資源第一大省,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在中原,全球華人祖根在中原,老家是河南。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文化資源,進一步做好姓氏文化的研究、傳播工作,進一步強化全球華人“根在中原,老家河南”,“根在河洛,心歸華夏”的文化認同感,把河南打造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和心靈故鄉的主要承載地,把中原建設成為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圣地,為總書記提出的為國家為民族“培根鑄魂”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作為姓氏文化工作者,我們要強調文化研究,淡化宗親聯誼;加強文化融合,消弭宗族壁壘;推進文化傳播,摒除宗法余毒。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文化素質,增強歷史自覺,提振文化自信。
林憲齋講到,閻姓是中華大姓之一,在以人口多寡排序的中華大姓中排名第52位,人口達420萬多。閻姓的起源地雖然不在河南,但是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22年1月24日發布的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閆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在鄭州、周口項城、南陽唐河、淅川、鄧州等地都有集中分布,特別是鄭州的齊禮閻,聚居了近萬人的閆姓族人,始祖是2200多年前秦始皇時代權臣趙高的女婿咸陽令閻樂。河南閻姓族大人眾,不乏有識之士。望你們以這次成立大會為契機,以閻姓委員會為平臺,在以閻百順為會長的理事會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步一個腳印,埋頭苦干去研究,盡快召開學術研討會,理清閻姓的起源問題和發展脈絡,強力推進《河南姓氏志·閻姓卷》的編纂工作;遵紀守法,健康有序去發展,聯絡河南各地閻姓族人,調動河南閻姓人的積極性,在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品牌方面貢獻河南閻姓的智慧和力量!
大會現場,來自社會各界的七位專家學者也先后作了精彩發言,為閻姓文化發展貢獻智慧。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教授宋承敏作主題發言。他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中華文化上下幾千年,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提倡敬老尊賢,厚養薄葬,慎終追遠。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了歷史的考驗,歷史的淘汰,大浪淘沙之后,留存下來的都成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宋承敏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人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團結起來,共同努力,獻計獻策,群策群力,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好姓氏文化,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財富繼承、發揚、光大。
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王永蘇發言。他首先祝賀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并表示很榮幸成為閻姓委員會顧問。隨后,他結合時代特性從組建閻姓委員會的價值和意義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發言。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徐大海發言。他講到,閻姓委員會的成立,恰逢其時,迫切需要。河南是文化資源大省,如何把河南深厚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實現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的轉變,這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努力奮斗。
對閻姓委員會的發展方向,徐大海給出來如下建議,一是要立足文化傳承,研究姓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助力河南建設文化強省。二是要聚焦文化建設,搞好姓氏文化研究,不斷地組織姓氏文化研討以及高端論壇,促進河南文化事業的繁榮。三是助力河南經濟發展,組織企業家學習交流,共商發展。四是堅持守正創新,開展文化交流。傳統文化本身里面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北大資源學院教授、中華龍文化協會名譽副主席翟智高作了題為《閻姓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的學術報告。
翟智高講到,“閻王爺”的說法,起源很早,并且與“閻姓”有關。閻王為什么姓閻,叫閻王爺呢?唐·韓愈 《與孟尚書書》載:“天地神祇。”在神話傳說中,閻王爺又叫閻羅,是中國古代宗教神話信仰中的一尊神祇,為陰間的主宰,掌管地獄輪回,掌管著人間眾生的生死。民間歷來認為閻王爺心地善良,常懷悲天憫人之心,是剛正不阿的神。在中國傳統鬼神文化里,“閻王爺”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記錄著人間眾生的善惡與壽命長短,壽命盡魂魄到地府會接受審判。人世間的剛正不阿的名臣名將們,被民間所敬仰,去世后就被附會成閻王爺的化身。比如,隋朝的名將韓擒虎,北宋名相寇準、范仲淹,北宋龍圖閣大學士包拯等。
從歷史文獻中關于“閻姓”、“閻地”的記載,可以了解到,閻姓文化起源甚早,并且對我國的“閻王爺”文化的出現與發展,有密切相關的聯系,對后世關于人生輪回,善惡有報等影響深遠。所以說,閻姓是我國姓氏中獨具魅力的姓氏。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任姓委員會秘書長任華代表兄弟姓氏委員會發言。他講到,仲夏萬物盛,美好如約至。全省閻姓族人代表相聚一堂,舉行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成立大會。這是全省閻姓族人的一大喜事,也是全省姓氏文化研究大家庭的一大喜事。在此,我謹代表省姓氏文化研究會111個單姓委員會,向閻姓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的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
任華講到,閻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生生不息,閻姓族人勤勞智慧、人才薈萃,閻姓文化輝映時空、影響深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追溯歷史,閻姓人物功績卓著,歷經滄海桑田,自強不息,艱辛創業,不斷發展壯大,誕生了無數可圈可點的杰出人物,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上書寫了光輝壯麗篇章,為家族爭榮;放眼四海,閻姓后裔繁衍生息于世界各地,能人志士輩出,事業有成,為國爭光。“姓氏一家親,濃濃血脈情。”閻姓委員會的成立,一定會使閻姓族人心手相連,廣泛凝聚族人共識,傳播族人聲音,講好族人故事,朝著增進族人團結,推進合作交流方向,不斷匯聚族人智慧力量,“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族人事業發展正能量,在新時代大潮中躬身入局、實干擔當、勇毅前行,發揮大作為、展現新風采,演繹出更加精彩的“閻姓故事”,共創族人事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任華講到,“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姓氏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新時代新思想新機遇為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展現新作為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搭建了廣闊歷史舞臺。閻姓委員會的成立,進一步壯大了全省姓氏文化的研究力量,各個兄弟委員會為此感到由衷高興和滿懷祝福!“心合意同,謀無不成。”在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的領導下,讓我們攜起手來、互通信息、分享資源、交流經驗,動員全省姓氏研究力量,系統梳理姓氏文化歷史淵源、發展脈絡、時代影響,統籌把握姓氏文化所昭示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深入挖掘姓氏文化精髓,認真研究姓氏文化獨特創造,全面提升姓氏文化價值理念,充分闡明姓氏文化深厚底蘊,大力聚焦姓氏文化精神標識,合理推演姓氏文化內在機制和演進路徑,積極尋找與新時代的結合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匯聚姓氏文化研究改革發展的正能量,加快推動姓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在服務全省“十大戰略”中創造光輝業績,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閻鐵成發言。他講到,閻氏是一個傳承了圣賢血脈望族,從軒轅黃帝到后稷,再到古公亶父,他們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是我們非常偉大的先賢。軒轅黃帝創造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業,后稷被譽為農神,開創了古代的農業,古公亶父是西周的奠基者。沒有這些人,就沒有我們今天的中華文明。先賢們創造了這么偉大的豐功偉績,我們閻氏的后人,更應該把握自己肩上的責任。在國家興旺,民族興旺的關鍵時刻,應當傳承好我們的好家風,弘揚好我們的好風尚,每一個閻姓人都要做出對這個社會的貢獻,為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做出貢獻。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發言。他從三個方面談了閻姓委員會在今后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是老家河南,重點是根。“老家河南”是河南省這幾年來打造最成功的一個重要文化品牌。為什么河南是“老家河南”,這和在座的姓氏研究者和姓氏工作者他們多年的努力是分不開的。1981年,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序幕的時候,廈門大學黃典誠教授到河南參加會議,在會上他作了《尋根母語到河南》的報告。他的這一期講話得到了當時參會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從此以后,省委高度重視要研究祖根文化。在此后十年間,海外華人和臺灣同胞到河南來尋根。姓氏根親文化,是凝聚海外華人的力量。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海外華僑華人對中國的投資,是得益于到中國尋根問祖基礎上。還有家風、家訓也是和姓氏文化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姓氏文化是帶有崇高歷史使命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姓氏文化蘊含的豐富內涵也將不斷地被挖掘出來。二是團隊成立,關鍵是和。閻姓委員會團隊的成立非常值得慶賀,但是我們注意到姓氏文化研究會里面,有些人為了種種原因拉幫結派,造成了很多的矛盾和負面東西。我們要告誡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團結互助,珍惜友誼,共同努力把閻姓委員做好。三是宗親聯誼,貴在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包括姓氏文化,姓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閻姓委員會應該深入挖掘閻姓里面的優秀文化內涵,把文化的傳承當成重要的使命。趁著這次會議的東風,把閻姓文化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挖掘出來,形成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大會的捐贈環節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姓委員會、祝姓委員會、賀姓委員會、李姓委員會、梁姓委員會、楊姓委員會、黨姓委員會、索姓委員會等兄弟姓氏委員會向閻姓委員會贈送書法作品和錦旗等禮品,表示祝賀。

隨后,閻姓代表向閻姓委員會贈送了書畫作品,表示祝賀。
閻姓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閻福亮向閻姓委員會捐款1萬6千元。
閆濤、閆正、閆汝鵬向閻姓委員會捐款1萬元;八卦廟閻莊向閻姓委員會捐款5千元。
天下閻氏,同根連秧;九州和鳴,永沐榮光!閻姓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國脈、文脈,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是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閻姓委員會的成立,是閻姓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孝悌為先,忠信為本”,是閻姓文化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閻姓文化的優良傳統通過一代代閻姓先賢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深入到每個閻姓族人的血脈之中。在當代,閻姓族人依舊秉承先賢遺風,愛國愛黨,敦親睦族,共同為繁榮閻姓文化事業,推進閻姓文化研究,傳承閻姓優良家風、家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