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河南省鄭州市大孟砦村孟氏宗祠迎來了一場跨越海峽的親情和文化重逢。亞圣孟子第七十二代后裔孟諭生、孟育民攜家族成員從臺灣來到鄭州孟氏宗祠尋根祭祖,共同追思先賢孟子之德,續寫文化傳承。
大孟砦村為了歡迎臺灣孟子第七十二代后裔回家鄉祭祖,特意舉行了一場莊重的尋根祭祖儀式。
祭祖儀式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孟姓委員會名譽會長孟亞紅主持。
祭祖儀式上,大孟砦村書記孟文喜首先致辭。他講到,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在中原大地,心靈故鄉——河南鄭州大孟砦村孟氏宗祠,迎接跨越海峽歸來的臺灣宗親。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相聚,不僅是血脈親情的召喚,更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見證。“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自亞圣公孟子開宗以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如同黃河之水滋養著華夏兒女。我孟氏子孫更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襟懷行走天下。這份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正是炎黃子孫最深沉的精神紐帶。
孟文喜講到,《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臺灣海峽雖寬,卻隔不斷共同的文脈傳承。今天,兩岸孟氏宗親相聚在孟氏宗祠,共行祭祖禮儀,不僅是對“慎終追遠”祖訓的踐行,更是以血脈為硯、文化為墨,共書中華文明的長卷。讓我們以此次祭祖為新的起點,攜手傳承"修齊治平"的儒家精髓,共同守護中華文明的精神家園。愿宗祠的裊裊香火,永遠溫暖游子歸鄉的路;愿孟子的智慧光芒,世代相傳,永遠照亮民族復興的征程!
孟子第七十二代后裔孟育民宣讀祭文:
“千里祭祖,臺胞裔孫,肅立祠前,緬懷先人。
遠始遷祖,家族共欽,知親孝親,泰伯北奔。
三讓至德,孟圣譽稱,延陵季禮,慕義懷仁。
孟炎始遷祖,亞圣孟子第七十代后裔孟瑩,子孫孟諭生、孟育民第七十二代,維公元2025年5月14日攜家人來大孟砦村尋根問祖,懷尊崇之心,敬仰之情,齊聚一堂,謹以上香為敬,遙祭我大陸孟氏先祖之靈。
自臺海相隔,歲月荏苒,吾等雖身處異地,然心中之根,猶系于故土。今逢盛世,兩岸互通,吾等終得踏上尋根之旅。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先祖之德,高山仰止。昔年渡海來臺,歷盡艱辛,勤勞智慧,開創家業,澤被后世。今吾等回歸故土拜謁祖先,飲水思源,銘記先祖之恩德。
吾等愿以此祭告慰先祖之靈,愿先祖在天之靈佑我族人,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和睦,子孫興旺。愿兩岸同胞攜手共進,共創和平繁榮之未來,貢獻力量。”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孟姓委員會黨支部書記兼執行會長孟國勇談到,孟子“仁義禮智”的教誨,早已融入每個孟氏族人的血脈。無論身在臺灣還是中原,我們始終銘記"天下孟姓一家親"的祖訓。今天,我們在孟氏宗祠尋根祭祖,更真切感受到兩岸同宗同源的溫暖。讓我們以文化為橋,增進血脈相連,讓孟子思想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孟氏宗祠內青煙裊裊,兩岸孟氏族人肅身而立。孟子第七十二代后裔孟諭生、孟育民作為主祭人,率族人依次向亞圣孟子敬上高香,行跪拜禮。隨后,由孟諭生向亞圣孟子行敬酒禮。緬懷圣祖功德,感恩圣祖護佑。
儀式結束后,臺灣孟氏后裔參觀了歷史悠久的孟氏宗祠,深刻了解了孟子思想對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
尋根溯源,厚植家國情懷。這場跨越海峽的尋根祭祖,恰似亞圣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當代詮釋。臺灣孟氏宗親跨越海峽來到河南尋根祭祖,是血脈源流所在,也是中華民族的縮影,證明了兩岸同宗同文,不可分離。此行不僅是尋血緣之根,更是以文化為紐帶,凝聚兩岸民心,深化兩岸同胞對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