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總結表彰會在鄭州召開。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孫鵬、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劉春曉,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裴景嶺等領導出席會議。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負責同志及各省轄市文廣新局主管局長、非遺科科長、非遺中心主任、省直管縣(市)文廣新局局長、非遺中心主任近百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對兩年來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表彰了一批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孫鵬在會上做了指導性講話,劉春曉在會上做了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總結。
會議指出,為持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保護工作,省文化廳于2015年3月啟動實施“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這是繼2013-2014年實施“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取得成果之后,開展的又一項專項搶救保護工程,也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方針的重要舉措,是新時期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不同特點開展搶救保護工作的有益探索,在非遺分類保護方面初步形成了河南保護工作經驗。
按照《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工作方案》“六個一”的工作標準,即:為每個項目建立一套紙質和數字記錄檔案、編輯一批書籍圖錄、拍攝記錄一批項目和傳承人專題片、征集一批實物和作品、建成一批專題展示館、培養一批傳統美術藝術人才,對全省四級名錄體系內的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和傳承。
經過兩年時間的積極推進,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取得豐碩成果。一是摸清家底,建立傳統美術檔案及數據庫;二是加快進度,對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進行搶救性記錄;三是匯集成果,編輯出版一批傳統美術書籍圖錄;四是多種方式,征集傳統美術實物作品;五是多方運作,建成一批傳統美術展示館和傳習所;六是加強培訓,培養一批傳統美術人才。
會議還分享了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取得的經驗,即:明晰工作思路是抓好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的關鍵;建立省市縣聯動機制是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的有效形式;組織專業團隊是提升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的主要手段;為傳統美術搭建交流平臺是激活傳統美術項目的有效手段。
會議對我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如部分實現重視不夠,工作不平衡;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專業人員和設備匱乏;收集的資料、實物缺乏保存條件和系統的整理;各地對該項工程宣傳不夠等。
會議對如何做好傳統美術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并使之可持續發展,做出以下戰略決策:
一是總結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工作經驗,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傳統美術類項目保護傳承振興的標準和規范,實施科學管理,為繼續推進我省非遺分類保護工作積累更多經驗;
二是對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成果進行總結和梳理,對沒有完成具體目標任務,特別是質量完成不高的工作,繼續深化和完善,促使沒有開展本級傳統美術項目搶救保護工作的市縣盡快完成這項工作;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動非遺場館建設,尤其是傳統美術類專題展示館、傳習所建設,使收集到的傳統美術相關資料及實物能夠妥善保存和整理展出;
四是加強業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五是結合國家級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的實施,繼續做好傳統美術類代表傳承人的搶救記錄工作;
六是繼續加強傳統美術類傳承人隊伍建設,加大傳承人群培訓交流力度,提高傳承人群的綜合文化修養、設計創造能力、當代審美趣味,促進傳統美術類項目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地融入當代人的生活,實現活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