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不見血的文人:白居易一首詩逼死名妓(5)
2013/2/20 16:47:31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后記:大詩人白居易遣散樊素、小蠻之后,從此專心著作,研究佛法,頤養(yǎng)天年,只和香山和尚如滿乘竹轎往來,二人談論佛法。大中元年(847年)時,白居易去世,終年七十五歲,他的家人依照他的遺囑,在香山如滿師塔旁建墓把他安葬。
關(guān)盼盼成了對愛情忠貞的典范,也許我們今天看起來她的這一行為有些傻氣,根本不可取。可在那封建時代,女人的名節(jié)重于生命,因而她迎來了許多同情和贊頌,如蘇軾的《永遇樂》: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但關(guān)盼盼的所作所為,最能引起受封建禮教壓迫的婦女的共鳴。明末清初才貌雙全的歌伎王微,與關(guān)盼盼際遇相同,有《擬燕子樓四時閨意》詩四首,其中第三首是:
羅衾自壘怯新涼,無寐偏憐夜未央。
生死樓前十年事,砌蛩簾月細思量。
雖然關(guān)盼盼在正史中并無記載,但她的忠貞事跡成了元、明、清的戲劇和小說的描寫素材,她有感而發(fā)的詩篇也能夠感動人心,輾轉(zhuǎn)相傳,廣為傳誦,因而她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而燕子樓因為關(guān)盼盼的故事也成為徐州的勝跡,歷代文人如蘇軾、文天祥、陳師道、閻爾梅等都有詠懷燕子樓的作品,歷代均加以修葺,樓上現(xiàn)在還懸掛著關(guān)盼盼的畫像。游人不但為她的美麗而動容,更為她至死不渝的愛情而深深震撼。(劉曉慧)【原標題:文人殺人不見血:白居易一首詩逼死名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2008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