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葵丘會盟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齊桓公外,還有一位重要幕后人物作推手。可以說,盟會豐收果里,有齊桓公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
他,就是被稱為“春秋第一相”的管仲。
齊桓公創霸業,主要得益于管仲的輔助。
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少時喪父,為了生計,與鮑叔牙合伙經商;后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齊桓公尊他為“仲父”。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于士。”
管仲相桓公,主持了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重視通商和手工業;鼓勵開墾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等。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即“利用周天子的影響號召諸侯,排除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
葵丘會盟的召開及所定盟約,可以說是管仲政治、軍事、經濟等諸思想的集中體現。
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即“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還輔助王室一次。《史記》的解釋是:兵車之會三,指前681年北杏之會以平宋亂,前656年侵蔡伐楚,前654年伐鄭圍新城;乘車之會六,指前680年、前679年兩會于鄄,前678年盟于幽,前655年會于首止,前652年盟于洮,前651年會于葵丘。
“兵車之會”是軍事性質的,乘車之會是外交性質的,這些都出于管仲的倡議。這些會盟所起的作用,一是平定他國內亂,二是攘除他國外患,三是謀求安定周室,四是發展國際友好。
齊桓公的霸業達到最榮耀的時刻,是在葵丘盟會上。也正是這次大會,和盤托出了管仲的思想。他要輔佐齊桓公爭霸,目的是什么?當年齊桓公任用管仲的時候,管仲就說:你要稱霸,不稱霸我不輔佐你。說這個話得有個著落啊,葵丘之會把這個著落托出來了。
葵丘盟會上,制定了具體翔實、可操作性強的“葵丘盟約”。之后,落腳到一句話上,就是“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即凡是參加這次盟約的國家,既盟約了,就要遵循它,不能再你打我、我打你,搞內戰,要和和氣氣過日子。這是要領,就是制定出了國與國之間的和平準則,要“大一統”。
葵丘之會的盟約,把管仲的思想,或者說齊桓公、管仲爭霸的最終目的拿了出來。齊桓公霸業的整個理想規模就出現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管仲不光有才干,還是一個深謀遠慮、有憂患意識的思想家。
無怪乎司馬遷這樣評價:“(管仲)為政,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梁啟超評價說:“(管仲)中國最大之政治家,亦學術思想界一巨子也。”
尊禮儀,
天威不違顏咫尺
管仲在輔助齊桓公爭霸的過程中,處理各國之間的關系,最講究的是“禮法”,即按規矩辦事。
管仲曾向齊桓公提了八個字——“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左傳·僖公七年》)攜,這里指離心離德的人,我們把他們招過來,要合乎禮法,要以德行來懷柔這些遠去的人。
《史記》記載,齊桓公爭霸的時候,有豐富的物質財富,諸侯國的使臣來時都是空著口袋,回去時卻是滿滿的。給東西,這其實就是管仲“招攜”“懷遠”的表現。
細節決定成敗。葵丘會盟中,管仲對齊桓公祭祀中一個禮法的“迷津”指點,亦為齊桓公霸主的形象加了分。
《左傳》:“夏,會于葵丘……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史記·齊太公世家》:“(齊桓公)三十五夏,會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無拜。桓公欲許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賜。”
周惠王死后,周襄王即位。襄王上臺,是由齊桓公首止之盟給確立的地位,因此他是很贊成齊桓公稱霸的。由于身份決定,不能參加諸侯會盟,于是派宰周公宰孔賜胙。
宰周公代表周王,向齊桓公賞賜胙肉,說:“天子有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事,派我來賜給你祭肉。”齊桓公要從高高的祭壇上下來下拜。宰孔說:“還有另外的旨意。天子讓我轉告說:‘憑您年老德高,更加慰勞您,賞賜你更高一級,不用下拜了。’”
齊桓公想聽從王命,管仲從旁進言道:“周王雖然謙讓,臣子卻不可不敬。”齊桓公很聰明,就下祭臺來下拜,并說:“天子的威嚴不能冒犯一點點的,我小白哪里敢有一點貪圖天子的賞賜‘不用下拜!’呢?我怕如此一來會跌到壇下去,因此給天子帶來羞辱。哪敢不下拜啊?”
話說得體面,事做得也體面,這種遵守規則的做法,給了其他諸侯更多的信任。眾諸侯皆嘆服齊君之有禮。“天威不違顏咫尺”,成為名言流傳后代。這是會盟中,很有意思的一個插曲。
不封禪,
顧大局直諫諍言
葵丘會盟盟約簽訂后,作為霸主的齊桓公有點飄飄然,欲封禪泰山。《史記·封禪書》:“齊桓公既霸,會諸侯于葵丘,而欲封禪。”
在眾諸侯面前,齊桓公對周天子的使者宰孔說:“聽說夏、商、周三代都有封禪之事,寡人欲趁此盛會,封泰山,禪梁父,可乎?”宰孔聽了,臉色大變。
封泰山就是祭天,禪梁父就是祭地。把自己的功績報知于天地,只有天子(多為開國天子)才有這種資格。諸侯的權利只能祭祖而不能祭天。現在,齊桓公要祭天,就等于宣布要取代周天子。
宰孔見齊桓公趾高氣揚,似有矜高之色,就憤憤回答道:“你以為可,誰敢說不可!”私下對管仲說:“封禪之事,哪里是諸侯該說的話!仲父,你就不能說一句話諫止他嗎?”
對齊桓公這種瘋狂的想法,管仲想盡一切辦法去勸阻。管仲說,現在諸侯之所以對齊國聽命,就是有“尊王攘夷”的大旗,如果做出封禪這種破壞“尊王”旗號的事情來,諸侯國誰會再心甘情愿地跟著齊國干呢?而且周天子并沒有失德,在目前情況下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