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三十五歲時才結婚,妻子楊氏是同事楊汝士的妹妹;楹笠荒,兩人生了第一個女兒,取名金鑾子。他對這個女兒很是疼愛,寫詩說“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鑾。生來始周歲,學坐未能言”,還說“若無夭折患,則有婚嫁牽。使我歸山計,應遲十五年”。白居易為愛女考慮得很長遠,愛女剛滿周歲,他就開始為她的婚姻大事操心了。然而,白居易長了一張“烏鴉嘴”,一語成讖,“若無夭折患”,還真讓他說中了,金鑾子剛剛三歲,就不幸夭折了。
這一年,他三十九歲,寫了《念金鑾子二首》表達悲痛之情,其中有一句“衰病四十身,嬌癡三歲女。非男猶勝無,慰情時一撫”,暴露出白居易“重男輕女”的思想,什么叫“非男猶勝無”啊,就是特別想要一個兒子,覺得生了金鑾子這個女兒,總比無兒無女要好。不過,金鑾子夭折,他是真的很悲痛,說“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親愛零落盡,安用身獨存”,悲痛得不打算活了,哭得肝腸寸斷,兩眼昏花,四十歲的人,心卻如七十歲了。
四十五歲時,他有了第二個女兒,取名阿羅,他寫詩說“寒衣補燈下,小女戲床頭”,這個小女,就是指阿羅,嬌妻陪他吃苦,小女繞膝,很幸福。深夜已至,嬌妻正挑燈為他補衣裳呢,女兒呢,無憂無慮地在床頭玩耍,多溫馨的場景!不過,他很憂慮,自己年紀這么大了,阿羅這么小,恐怕自己滿頭白發了,才能看到她長大成人啊。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白居易真的是頂不住當時社會的壓力了,他朝思暮想盼望有一個兒子。白居易五十八歲這年,終于如愿以償得到一個兒子,取名阿崔。老來得子的他,對阿崔視若珍寶,不過,受到長女金鑾子早夭的影響,他對這個小生命的成長很沒信心,說“未能知壽夭,何暇慮賢愚”,不知這小子活不活得長,哪里還能管他將來有沒有出息啊。
他這詩沒寫幾年,阿崔不幸也夭折了,年僅三歲。阿崔之死對他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因為傳宗接代的最后一絲希望破滅了,他變得很絕望,也不想留什么遺產了,“有子不留金,何況兼無子”,這詩里頭可看出他的情緒相當低落。
白居易三個孩子,只有二女兒阿羅得以長大成人,很不幸,長女金鑾子、幺兒阿崔,皆早夭,都被他那張“烏鴉嘴”說中了!蜿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