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韓國(今河南新鄭)有一個善于唱歌的民間女歌手,人們都叫她韓娥。韓娥不但人長得漂亮,嗓音優(yōu)美,而且在她的歌聲中傾注著全部感情,因此, 她的歌聲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人們都深深地陶醉在她的歌聲中,而且耳畔老是縈繞她的歌聲。她唱起歡快的歌,人們跟她一起高興;她唱起悲傷的歌,人們跟她一起落淚。
一次,韓娥從韓國東行到齊國去,在經(jīng)過齊國都城臨淄時,身邊帶的干糧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門賣唱求食。她那動聽的歌聲吸引了一大批聽眾,人們把她圍得水泄不通,一個個聽得出了神,干活的停了手,行路的歇了腳,吵架的住了嘴,哭叫的失了聲,開店的關了門,擺攤的丟了東西。韓娥唱罷,人們紛紛解囊,擲錢資助她。韓娥用賣唱的錢買了吃的,填飽了肚子,便離開走了。但聽過她歌的人都覺得她優(yōu)美的歌聲還在梁間回繞,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消失,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
當天,韓娥住進了附近的一家旅館,旅館中有人欺侮了她。韓娥拖著長聲哀哀地哭,哭聲似泣似訴,附近不管是耄耋老人還是黃發(fā)少年,不管是五尺漢子還是女流之輩,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悲傷哀愁,相對痛哭,淚流不止,三天三夜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當人們發(fā)現(xiàn)韓娥已經(jīng)走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她追回來,一起譴責那個欺負她的人,并要她再為大家唱幾支歌。韓娥為了感謝人們的盛情,就為大家引吭高歌。街坊的男女老少聽了,都情不自禁地拍著手,跳起舞來,不能自已,把先前的悲愁忘得一干二凈。韓娥唱完歌,雍門的居民們送給了她許多財物,并依依不舍地送她繼續(xù)東行。
后來,雍門的人就經(jīng)常練習韓娥唱的歌。天長日久,雍門的人也越來越喜歡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