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閣(江南稱“飄色”)被譽為“中華一絕”、“華夏一奇”。 于2000多年前臺閣誕生于安陽縣曲溝鎮。2007年,安陽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臺閣之鄉”。
臺閣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國,路經曲溝,因遇雨路滑,準備住宿此村。走到村口,當得知此村叫“干戈溝”時,孔子生氣地說:“渴死不飲盜泉水,繞道不走干戈路!”眾弟子疲憊不堪,不愿繞道,鼓動顏回勸說夫子。顏回對孔子說:“夫子,這條溝叫干戈溝,這個村不叫干戈村。”孔子生氣地問:“你說這個村叫什么村?”顏回說:“這個村等待夫子起名。”村民也認定“干戈”二字象征戰爭,意思欠佳,于是請孔子起名。孔子改名為“曲溝。”從此,“曲阜”和“曲溝”結下了不解之緣。
孔子在曲溝小住幾日要啟程,村民們以“抬歌”相送,即眾人抬著一張桌子,上邊站著一個歌手,旁邊放著一盆鮮花,邊走邊唱。他們以禮送得很遠很遠,孔子走遠了,回頭還能看見桌子上的歌手。
從此,每逢喜慶,曲溝人就用歡送孔子的“抬歌”方式慶賀,這就是“臺閣”的起源。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