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從紙上尋佛法,筆尖醮干洞庭湖。”
1400多年前,菩提達摩不避驚濤駭浪,不辭艱難困苦,跋涉數萬里,從南天竺來到東土中國,寓止中岳嵩山,自然有著莊嚴、神圣的偉大使命。
“達摩西來”,不只是中國禪宗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對于整個人類世界佛教歷史的展開,同樣非同凡響。
因為“不立文字”,是故關乎“祖師西來意”的問題,一直都是禪家聚訟的話頭與焦點。
1200多年前,南陽和尚神會在“滑臺大云寺”無遮大會上,高舉南宗慧能的旗幟,直指北宗神秀、普寂一系“師承是傍”、“法門是漸”:北宗沒有傳法袈裟,不是禪門正宗——“師承是傍”;北宗禪主張漸悟,南宗禪主張頓悟,頓門優于漸門——“法門是漸”。
“滑臺大云寺”,在今日河南滑縣。
在“滑臺大會”上,神會再問達摩“祖師西來意”,南宗北伐大幕,由此而揭開。
“南宗的急先鋒,北宗的毀滅者,新禪學的建立者,《壇經》的作者”——這是胡適先生對神會的贊許與評價。
《壇經》能否去慧能而歸在神會名下,難有定論。但南陽神會將中國佛家推向“頓悟”的“彼岸”,卻少有爭議。
南陽神會在“滑臺大會”再問“祖師西來意”,其于中國佛教的意義,當可堪比“達摩西來”。
“滑臺大會”是中國乃至世界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緊要拐點。
這么重大的事件,緣何發生在河南滑縣,定格在中國佛教之“邊緣”的古“滑臺”上?
[神秀]
半是翹仰,半是羈縻
神會是禪宗六祖慧能的傳人。
五祖弘忍在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授法六祖慧能。慧能得法后,折返嶺南,在今日廣東一帶闡弘四祖道信(580年~651年)、五祖弘忍(601年~674年)開創的“東山法門”。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俗姓盧,籍貫范陽(今北京大興),因其父盧行瑫被貶新州司馬,徙居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
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主要在中岳嵩山、洛陽(北魏首都)、鄴地(今河南安陽、河北邯鄲,東魏、北齊首都),也就是黃河南北傳法。但是,到了三祖僧璨,迎面遭遇了北周武帝滅佛。
于是,僧璨南下,隱居在舒州皖公山(又名潛山、天柱山,在安徽境內,漢武帝曾封為南岳),“往來太湖縣(今安徽太湖縣)司空山(與皖公山遙相對峙),居無常處,積十余載,時人無能知者”。
僧璨生平,不甚明了,就連《五燈會元》都說“三祖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
《續高僧傳·唐蘄州雙峰山釋道信傳》中有這么幾句話:“又有二僧,莫知何來,入舒州皖公山靜修禪業。聞而往赴,便蒙受法。”
“二僧”之一,就是三祖僧璨。“聞而往赴,便蒙受法”的,就是四祖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