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líng——源于古掌冰官的姓
“凌”的本義是“積冰”,就是冬天把冰塊收藏在地窖中保存,以備炎熱的夏天降溫之用。周朝設有“凌人”一官,專管冬季收藏冰塊,夏季供宮廷使用。《周禮·天官·凌人》云:“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即三倍納冰)。”周代衛(wèi)國始祖衛(wèi)康叔(即周武王姬發(fā)之弟姬封)有支子(指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所生之子)在周朝任“凌人”,其子孫以官為姓,便是凌姓。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記其事說:“凌,衛(wèi)康叔支子為周凌人,子孫以官為姓。”凌人居于西周都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故以官為姓的凌姓出自今陜西西安。
凌姓有時寫作“淩”,如三國時吳將有凌統(tǒng),北宋《廣韻》引作“淩”;《康熙字典》列姓于“淩”字注,故凌、淩二字多混用。值得注意的是唐、宋時的姓氏專著《元和姓纂》、《百家姓》、《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均作“凌”,而無淩姓。
凌氏在先秦時的活動,未見記載;有一支約于漢代徙居余杭(今屬浙江)。三國時吳國有凌操,余杭人,輕俠有膽氣,從孫策征伐,常冠軍履鋒,官破賊校尉;后從孫權討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死。凌操之子凌統(tǒng),當時只有15歲。孫權以其父死于國事,任他為別部司馬。他從孫權再征江夏,為前鋒,有功,又與周瑜等破曹操于烏林,被任為校尉;他親賢接士,輕財重義;后從孫權征合肥,行軍途中,魏將張遼忽然至,他率親近300人陷圍,保衛(wèi)孫權脫險,而自己卻身負重傷,左右盡死;還朝拜偏將軍,后于49歲時病死。孫權為之數日減食,言及流涕;將他的兩個兒子烈、封養(yǎng)于宮中,愛待與諸子同,后封凌烈為亭侯;凌烈有罪免,又讓凌封復襲爵領兵。凌封7世孫凌嵩,晉代任廣陵太守。隋代有凌恭,建昌(今江西永修縣西北)人,精通五經,煬帝時召為學士,官至戶部尚書。隋末有凌敬,管城(今河南鄭州)人,初為夏王竇建德之臣,后歸唐。唐代有史學家凌準,富陽(今屬浙江)人,累官翰林學士,著有《六經解圍》、《后漢春秋》。《元和姓纂》列凌氏郡望為余杭、管城。宋代的《通志·氏族略》稱,凌氏望出勃海(郡治今河北東光);《古今姓氏書辨證》說,凌氏“出會稽諸暨(今屬浙江),又唐節(jié)度使王翃誅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濟西南)悍將凌正”。以上這些資料,反映了凌氏自三國至宋以前的地理分布及人物活動的一些情況。
凌姓在宋初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159位,宋代及宋以后,基本上仍是在江南繁衍發(fā)展,主要分布于今浙江、江西、江蘇、安徽、上海、廣東、廣西、云南、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據《客家姓氏淵源·凌氏淵源》記載,南宋末年,凌操19世孫凌吉,為避戰(zhàn)亂,“由浙江遷至江西贛南尋鄔縣澄江大頓凌富村開基創(chuàng)業(yè)“,其5世孫凌均實之“第六子堯舉,遷居廣東省平遠縣河頭鄉(xiāng)”;凌堯舉的長子凌隆珍“遷居廣東省興寧縣筠田村,次子隆祥后裔有一部分遷居梅縣梅塘”,還有一部分遷居廣西,一部分遷居四川。宋代有以經術知名的凌浩,官太學博士,推安定之學以教士;詩人凌巖,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人,著有《古木風瓢集》。元、明時期,安吉(今屬浙江)凌氏接連涌現(xiàn)出一些著名人物,元代有凌時中,官至秘書少監(jiān),封吳興郡侯,其子凌懋翁,官終秘書監(jiān)。凌懋翁之4世孫凌賢,明宣宗時官至兵部尚書;其子凌晏如,名安然,以字行,精六書之法,參與修《永樂大典》,累官都察院掌院事。凌晏如之孫凌震,提督寶山書院,博綜群籍,曉析百家,善古文,尤長于詩,有詩文集;其子凌約言,官刑部員外郎。凌約言之子凌迪知,是著名學者,官至兵部員外郎,著有《萬姓統(tǒng)譜》、《左國腴詞》、《太史華句》、《西漢雋言》、《文選錦字》、《名世類苑》、《名公翰藻》等。此外,明代有小說家凌濛初,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烏程(今吳興)人,崇禎初年為上海縣丞,官至徐州通判;仇視當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曾獻《剿寇十策》,后為起義軍所困,嘔血而死。他所編著的短篇小說集初刻、二刻《拍案驚奇》,后人稱為“二拍”;又編有《南音三籟》,作有《國門集》及雜劇劇本《虬髯翁》、《北紅拂》等。明代還有醫(yī)學家凌云,歸安(今浙江吳興)人;畫家凌必正,太倉(今屬江蘇)人。清代有經學家、音律學家凌廷堪,安徽歙縣人,曾任寧國府學(府治今安徽宣城)教授,長于考辨,對中國古代禮制和樂律有所研究,所撰《禮經釋例》,分為飲食、賓客、祭例、器服等八類,尋例釋辭,便于稽考;又有《燕樂考原》、《校禮堂文集》等書。清代江蘇江都人凌曙,初為香作傭役,不久充塾師,后入京為阮元校輯《經郛》,得見群書;他以為《春秋》之義存于《公羊》,而《公羊》之學傳自董仲舒,乃搜集舊說并吸取清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撰《春秋公羊禮疏》、《春秋繁露注》等書。清代還有學者凌揚藻,番禺(今廣東廣州)人,工詩文,尤長于考證,著有《蠡勺編》、《嶺海詩鈔》等書;畫家凌瑚,如皋(今屬江蘇)人,工畫人物士女,尤長花卉禽蟲,其寫生,與梁同書行楷,錢維喬山水,并稱“三絕”。
凌姓人移居臺灣,約始于清代。為了進一步求發(fā)展,近代以來,凌氏陸續(xù)有人渡海赴南洋開拓新的事業(yè),現(xiàn)僑居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凌姓在當今按人數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居于第155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7%,分布較廣,以湖南、江西、江蘇、廣東、浙江居多,這5省凌姓約占全國漢族凌姓人口的59%。凌姓不僅是漢族常見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滿、壯、蒙古等民族都有凌姓。作者:謝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