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姓得姓始祖——畢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隨周武王興兵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西周建立后,他負責處理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采取寬大為懷的原則,平反了不少冤假錯獄,表彰了因直諫被陷害的功臣,因而名聲鵲起,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畢國,爵位為公,世稱畢公高。武王駕崩后,其為顧命大臣之一,與周、召二公等一起輔佐朝政,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景象。畢公高支庶有封于龐鄉者,后代子孫以封邑為氏,稱龐姓。因畢公高名聲顯赫,被龐姓尊稱為得姓始祖。
現今,龐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山東、廣西為多,此二省之龐姓約占全國漢族龐姓人口的42%。
龐姓是中華古老姓氏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家規家訓勉勵后人。龐尚鵬言:“輕浮則矯之以嚴重,偏激則矯之以寬宏,暴戾則矯之以和厚,迂遲則矯之以敏迅……”。堂號來歷膾炙人口。如遺安堂出自后漢龐德公。劉表問:“先生不肯受官祿,將何以遺子孫乎?”龐德公答道:“人遺之以危,吾獨遺之以安。”從而拒絕出仕。
龐姓起源:
1、源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后。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記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龐,后代子孫以邑為氏。
2、源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后代。據《百家姓注》記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后代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裕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日“龐高屋”,后遂以龐為姓。
4、源自他族或他族改姓:
①據《漢書·王莽傳》記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
②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
③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后改為龐姓。
④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龐姓。
龐鄉古址今無從考,春秋以前龐姓于史書鮮見。戰國時魏國有龐涓,趙國有龐火爰,西漢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龐真。東漢時,見諸史冊的龐姓人達十六人,如龐參、龐俊父子為河南緱氏(今偃師)人,龐雄為巴郡(治所在今重慶北)人,龐萌為山陽(治所在今山東金鄉)人,龐奮為遼東屬國都尉,龐德公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這些史料表明,魏晉以前,龐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山東、湖北、重慶、遼寧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