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出名的粽子——嘉興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現在包粽子可以說是花樣繁多,除了最傳統的餡料,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棕、蓮蓉粽、蜜餞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有重包裝的、有講營養的,各地粽子的文化習俗不同,吃法也不同,因此各地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可謂五花八門。
上榜理由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作為一種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萬歷秀水縣志》卷一云:“端午貼符懸艾啖角黍飲蒲黃酒,婦女制繪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于臂。”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后腿精選,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米內。
嘉興粽子的特點是入口鮮美,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同時攜帶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小小粽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鄉嘉興的一種象征,被譽為“飲食文化的代表,對外交流的使者”。許多海內外朋友都是因為品嘗過嘉興粽子后,才知道浙江嘉興的地名。
嘉興人過端午
在中國,端午節有不少傳統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等等,而作為“吳根越角”,嘉興和端午有著極深的淵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與其他地方不同,嘉興端午主要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民間有“五月五日,時迎伍君”的說法,而源遠流長的嘉興端午龍舟競渡,相傳也是源于春秋時期紀念伍子胥的活動。
從2001年起,嘉興每年舉辦龍舟賽以及群眾性的裹粽大賽,吸引了數十萬市民參與。其中,2009中國·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還吸引了70萬觀眾參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08年6月,“嘉興端午習俗”被列為首批“浙江省民族傳統節日保護基地”,并入選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到嘉興過端午是個不錯的旅游計劃哦!
3、最小資的粽子——北京粽子
上榜理由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其特點是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北京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或者蜂蜜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小棗具有舒筋活血、降低膽固醇的功效。第三種是豆沙粽,還能清熱解毒,比較少見。粽子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潤清香。北京粽子多選用上乘的選料,傳統手工的加工程序,精致小巧,美味又健康,因此可是很多白領小資的最愛哦!
老北京人過端午
掛菖蒲插艾葉
在北京,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過端午節時大多在院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關于這個習俗也來源于贊揚善德文化:傳說唐末農民起義軍黃巢在行軍中遇到一位逃難的婦女,此女人抱著大的孩子,領著小的孩子,黃巢問她為何不抱小的孩子?女人答:大孩系鄰居所托帶,不敢有閃失;小孩是己生,故用手牽之。黃巢感嘆,命她在端午日家門前掛菖蒲、艾葉,可避兵災。該婦女將此做法傳告了鄉親,于是全村平安,以至成俗。
葫蘆花帶“福祿”
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里面收進“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自農歷四月末就有小販在街上叫賣了。葫蘆花據說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除貼葫蘆花外,還有貼以鐘馗為題材“朱砂判兒”的,有貼黃表紙上寫有咒語的“天師符”的,其目的均是為了驅邪辟毒。
“斗百草”
到了端午這一天,京城兒童還喜歡玩一種叫斗百草的游戲,參加游戲的人兩人持草相對站立,雙手持草,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后,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然后用“打贏家”的順序賽下去,直至選出最后勝利者。這就要求參賽者在參賽前注意尋找那些草或花莖韌的做為自己的“選手”,無形中形成識別花草的要求。那種能“斗”倒各草的“選手”,則成為大家公認的當日“百草王”。
5、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粽子——山東黃米粽子
上榜理由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里,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上等的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小紅棗,特點是制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非常的清新美味哦!
山東人過端午
多種方式就辟邪
山東過端午,最有特色的是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可是非常的講究哦!
6、最辣的粽子——四川辣粽
上榜理由
說到最辣的粽子,哪個地方的人最愛吃辣,就自然而然想到四川的粽子了。四川人喜歡吃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口味獨特,是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四川的椒鹽豆粽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再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后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四川的辣椒熏魚粽,因為當地多山高林密空氣濕度大,人們愛用紅椒加上煙熏魚包粽子,吃完一個粽子會辣出一身汗。四川的辣棕一般用竹葉包,如沒有竹葉,葦葉也行。每邊三片葦葉,折成斗形。包好了,和拳頭差不多大。接下來煮粽子,加冷水,大火燒滾,再用小火燜,讓粽子留在里面自然冷卻就做好了。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美食駐地:如果有機會去四川,是一定要去當地嘗嘗這種特殊口味的辣棕哦!
四川人過端午
四川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游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