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jiān)《苦筍賦》
這是一篇有趣的小品文,文字清通,短小精悍,富于深意,前人謂之“文字簡嚴(yán),微有譏諷”。
文中說苦筍雖苦,“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已帶有諷諫之意。
“蜀人曰,苦筍不可食,食之動痼疾,使人萎而瘠。”對于這等見識的人,黃庭堅(jiān)認(rèn)為不可理喻,不必與之為伍。“蓋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jìn)則若信,退則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可鐫。”
看來,相信耳朵,不相信眼睛的“下士”,古來不乏其人。
苦筍,是苦竹之筍,品種不一,味微苦者可食,俗稱“甜苦筍”。黃庭堅(jiān)喜食苦筍,在此賦中夸贊苦筍之質(zhì):“鐘江山之秀氣”,“深雨露而避風(fēng)煙”; 夸贊苦筍之味:“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在黃的文集中,有多篇詩文都談到過苦筍。《書自作苦筍賦后》一文中,把江南、黔中所生苦筍與蜀地苦筍作了比較,認(rèn)為蜀中苦筍不僅能食用,采食期長,且“味猶甘苦相半”,用姜汁與醋調(diào)味,是很好的美食。
黃庭堅(jiān)的字有個特點(diǎn),左伸右放,像拿著平衡桿在走鋼絲。中宮收縮四周放射,呈輻射狀。風(fēng)格非常明顯。宋徽宗曾說:“黃書如抱道足學(xué)之士,坐高車駟馬之上,橫鉗上下,無不自如。”大概就是說黃書有大開大合之險(xiǎn),卻因?yàn)橛泻軡獾臅須,便沒了橫沖直撞的蠻橫。【原標(biāo)題:品賞古代舌尖上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