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已七旬的王素花為記者表演穿針引線、描摹繡花絕技。

王素花宋繡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圖》。

王素花宋繡代表作品《百鳥朝鳳圖》。

多年來,王素花培育了大批汴繡專業人才。
汴繡也稱宋繡,起源于宋都開封。宋代時,刺繡在京城開封十分興盛,當時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繡坊。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八百多年前,在大相國寺就有專業刺繡的市場和一條名叫“繡巷”的街道。北宋朝廷還在宮中設有“文繡院”,集中當時最優秀的繡工專為皇親及朝中大臣繡制朝服、工藝品。宋朝南遷后,汴繡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轉移而傳于南方。20世紀50年代,開封汴繡開始迎來第二春,并逐步得到繼承和發展。1982年,汴繡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活動中被評為繼蘇、粵、湘、蜀繡之后的第五大傳統刺繡。2008年汴繡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