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端(公元1085年-公元1145年),字正道,東武(今山東省諸城市)人,北宋末年杰出的現實主義畫家。他早年在開封學畫,于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成為宮廷畫師,后因丟官而家居,從此以賣畫為生。張擇端擅長“界畫”,尤善畫舟車、市街、城廓、橋架皆獨具風格。但是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的《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均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24.8公分),長528.7厘米(528公分),絹本設色,屬一級國寶,它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我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