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開封

董作賓甲骨學宗師的開封情

2013/9/6 16:18:19 點擊數: 【字體:

董作賓甲骨學宗師的開封情
甲骨文(資料圖片)

    “董先生畢生精力幾乎全用在甲骨文字學研究上,他可以說是現在世界上唯一有成就的甲骨學家”。這是石璋如對董作賓的評價。學界把董作賓(字彥堂)與羅振玉(字雪堂)、王國維(字觀堂)、郭沫若(字鼎堂)一起合稱為“甲骨四堂”,是甲骨學史上劃時代的一代宗師。董作賓先生一生中與開封數次結緣。無論是求學、工作,還是甲骨學的啟蒙抑或愛情火花的點燃,都與這座城市緣分極深。

    求學開封 創辦報紙

    董作賓1895年3月20日出生于南陽。幼讀私塾。董家有一鄰居是刻字匠,董作賓每見鄰居刻字,就取瓦片仿刻。董作賓還從刻字鄰居那里借來《篆字匯》,一字不漏地臨摹下來并開始習刻印章。14歲的時候,董作賓就能為人刻制印章了。

    17歲的時候,董作賓開始在父親開的店中兼營書業,每進新書必先閱讀。在讀書的基礎上,董作賓與同學陳耀垣共同設館授徒,當上私塾先生。他們的教學雖然也從傳統的幼童啟蒙教育入手,但注重注入新的知識,因此吸引不少學童前來學習。董作賓還與郭寶鈞、陳耀垣等同窗好友組成“文會”,面向社會建立圖書流通閱讀制度。南陽名士張嘉謀一向獎掖后進,對家鄉青年結社鉆研學問十分贊賞,尤其喜愛勤奮好學的董作賓,常送書給他看,并解答他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還幫助他到師范講習所聽課。1915年春,南陽縣立師范講習所招生,張嘉謀勸董作賓前去報考。董作賓欣喜異常,稍作準備即赴考場,竟然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在師范講習所里董作賓努力學習,不僅要掌握老師講的內容,還如饑似渴地汲取更多的營養。他在講習所的作文被當做范文廣為傳誦。

    1918年,24歲的董作賓離開故鄉前往省會開封。當時,張嘉謀在開封主持河南省育才館,董作賓就入住他家,一方面為張嘉謀管理書房兼做點家務零活,另一方面在張嘉謀的指導下繼續讀書。不久,開封發生流行疾病,張嘉謀全家都被感染了,董作賓由于體質健壯沒有被感染,于是請醫生、煎藥及其他家務,全被他一人包辦。張家人的病好后,張嘉謀十分感激董作賓。不久,董作賓順利考入河南省育才館學習。在時經訓講授的《河南地志》中,董作賓初步接觸到甲骨文。從此,董作賓與甲骨文結緣并產生濃厚興趣,開始研究中國考古學。

    1919年冬,董作賓于河南省育才館畢業之后沒有按常規回家鄉進入縣政府混個一官半職,而是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留在開封一起籌劃創辦《新豫日報》。該報于1920年1月創刊,是省會開封的一家民辦報紙,社址在三圣廟前街,每天出一張報紙,其內容有要電、特載、中外新聞、時論、省市新聞等,頗得社會各界好評。董作賓當時任《新豫日報》編輯和校對,同時又兼任省實業廳調查委員。期間創作小說《瓊樓人語》等篇,發表在《新豫日報》上。董作賓不滿足現狀,1922年冬,他結束了兩年的報人生涯,冒著嚴寒北上。

    再回開封 執教講堂

    董作賓先是在北京大學旁聽語言學家錢玄同的課程,閑暇時對羅振玉的《殷墟書契前編》進行摹印、研究。1923 年,他考入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師從王國維。1925年,董作賓從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畢業獲史學碩士學位,任教于福州協和大學。1926年,董作賓再次回到闊別三年之久的開封,到中州大學任文科教授,講授語言學、史學兩門課程。授課之余,董作賓繼續深入研究甲骨文、考古學,常在《文科季刊》、《文藝》等校刊上發表研究心得和論文,受到考古學界和高等學校史學系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董作賓不拘泥于課本,旁征博引,努力擴大學生的視野和聯想,使學生獲取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董作賓在研究甲骨文的同時,還在河南私立北倉女子中學、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分別教國文課和中國文學。1927年暑假,中州大學更名為河南省立中山大學。董作賓辭職離校,再次北上。

    當年在河南私立北倉女子中學任國文教員時,董作賓還認識了在那里借讀的熊海平,她因所在的女子師范停課在河南私立北倉女子中學借讀而與老師董作賓結識。那時,董作賓的長女亦在開封求學,熊海平與董作賓的長女為同學兼好友。1931年,熊海平考入國立北平大學文理學院音樂系,二人甚為投機。1934年董作賓與老家的原配妻子共同在報上刊登離婚聲明,第二年熊海平畢業,二人在南京完婚。

    河大演講 培養人才

    1928年10月,董作賓帶著南京中央政府關于殷墟發掘的批件,率考古發掘團到達河南省會開封。河南省政府為了協助考古發掘,特選派兩名職員以地方政府代表的身份參加發掘工作。1928年12月,董作賓率先到河南大學作專題報告,介紹殷墟甲骨文發掘的重要成就。1929年秋,在殷墟遺址第三次發掘結束之后,中央研究院與河南省在殷墟發掘問題上產生了爭議,中央研究院殷墟發掘工作停止一年,于是派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先生來河南解決糾紛,由張嘉謀斡旋、董作賓協助,提出四項辦法,使問題得以解決。

    董作賓為河南省立中山大學師生作殷墟和文物保護的專題講座,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少師生都要求參加殷墟發掘,當時正在河南省立中山大學讀書的尹達和石璋如,就是在這時開始走上考古道路的。這些措施大大推動了河南省立中山大學國文、史學專業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1929年10月,董作賓先生主持了河南安陽小屯遺址試掘,這也是殷墟的第一次挖掘。這次挖掘采用的是傳統挖寶方式,是以尋找器物為目標的。1929年12月,董作賓在開封與李濟會面,確定了殷墟的下一步安排。董作賓最早提出甲骨斷代的十個標準,主持了殷商先王稱號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他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考古學家之一。一代甲骨學大師從開封起步,終成現代考古學的主要奠基者。劉海永【原標題:董作賓甲骨學宗師的開封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汴梁晚報 2013年8月3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