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開封

拳拳之心 師者有情——孫氏內家拳第三代傳人、著名孫氏內家拳大師孫叔容的開封情緣(2)

2013/12/7 17:58:43 點擊數: 【字體: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還是先從她與河南大學知名教授華鍾彥先生的緣分說起吧!

    華鍾彥(1906年~1988年),沈陽人,1933年從北京大學國文系畢業,曾師從高亨、俞平伯、許之衡、顧隨諸先生,后經曾廣源先生介紹為高步瀛(閬仙)先生入室弟子;青年時期即以詞曲聞名,上世紀30年代已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花間集注》與《戲曲叢譚》兩種詞曲著作;先后任教于天津女師學院、北京東北大學、京華美術學院、東北師范大學、長白師范學院、河南大學(當時校名為開封師院、河南師大,1984年恢復現名),從教50多年;著有《花間集注》、《戲曲叢譚》、《中國歷史文選》、《詩歌精選》、《東京夢華之館論稿》等著作。作為詩人,他有《華鍾彥詩詞選》、《華鍾彥詩詞選續編》問世;2009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華鍾彥文集》。

    因為年輕時就認識,孫叔容與華鍾彥先生似乎有著一種緣分。1979年春節過后,在北京市西城區圖書館退休的孫叔容來到開封安家,追求一分真愛,與華鍾彥教授正式結為伉儷。華先生身邊有了這位武學大家的后人,自然滿心歡喜。華先生的書齋取名“雙鶴軒”,兩位先生在此比翼雙飛。讀書、練字,寫詩唱和、吟誦唐詩,樂在其中。

    每天早上,開封東北一隅,增添了新的一景。旭日東升,城墻西側的陽光湖畔,多了一群群習武練拳的人。這教習孫氏內家拳的人,正是孫叔容。練拳的人群中,有了華鍾彥先生的身影。再后來,兒子華鋒也開始練拳習武,成為孫門弟子……

    一

    要說這孫氏內家拳,孫叔容是有底氣的。她是孫氏內家拳的第三代傳人。

    她的祖父孫祿堂(1860年~1933年)是近代著名武術家,2006年網易評選“中華武林百年英雄榜”,孫祿堂被列為“金榜第一人”。資料顯示:他對太極、形意、八卦各門拳法無一不精,年輕時踢館無數從未落敗,藝成后游歷天下,難尋敵手,在世時名家皆為嘆服,他曾信手擊昏前來挑戰的俄國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他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因此,他在當時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譽。孫祿堂以畢生精力,鉆研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并融三者為一體,創立孫氏太極拳。

    她父親孫存周(1893年~1963年)自幼秉承家教,文武兼修,又敏而好學,深得太極、形意、八卦諸拳之精髓,尤以武術技擊聞名于世。他一生篤技擊,好任俠,遠浮名,書劍合璧,輕利重義。他曾與晚清翰林、直隸總督陳夔龍是忘年之交。陳夔龍向孫存周學習拳術,同時也給孫存周講了不少學問和道理。大學問家馬一浮、樸學大師胡樸安、中國近代研究古曲的著名音樂家汪孟叔,都與他交往甚密。別人從他那兒學拳,他從人家那里增益文理史藝等方面的修養,逐漸成長為武林中文武兼修、氣質超凡、卓爾不群的一代天驕。

    孫叔容的幸運之處,就是有幸與比她大4歲的姑姑一起,直接跟著祖父孫祿堂學藝,后來又跟父親學拳。她所學到的功夫和傳授的武藝,都是正宗的、不走樣的孫氏內家拳。1953年起,她跟著父親在北京北海公園習武授徒。父親去世后,她到北京月壇公園定點義務收徒,跟她習武學拳的有200多人。“文化大革命”期間,她下放到農村勞動,白天挨斗,晚上就到小樹林里習武……孫叔容堅強如此,執著如此。

    1979年隨華鍾彥先生定居河大,她便把孫氏內家拳這一武林奇葩帶到古都開封,使之生根開花,結出碩果。

   

    每天早上天剛亮,孫叔容就早早來到陽光湖邊,等待學拳的弟子們。7時30分,大家練完回去準備上班,她送走最后一名習武者才起身回家。每逢周末,她往往到9時多才能回去。那時候,習武者來自各個不同的行業,不乏下崗職工,而孫叔容義務教拳,讓人們強身健體,也讓武術這種民族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她覺得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

    當年,她受聘為開封市武術協會顧問,置點在河南大學內傳授孫氏內家拳。

    還有一段軼事。1981年,河南大學中文系78級的一名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家就喜歡武術,但是只會一招一式練習,拳理上總搞不明白,拳師也說不清楚。于是,他就萌生了尋找高人的想法。無巧不成書,華鋒正是他一個宿舍的同班同學。華鋒問他:“你若真想學拳,我給你介紹一個老師,孫祿堂的孫女!”一天下午,華鋒把他領到了家。他第一次見到孫叔容,便吃了一驚,他說:“沒想到要拜的老師竟是如此儒雅,談話中,老師神態溫和慈祥,思維清晰縝密,語音清亮悅耳,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僅就這一個學生,孫叔容先演示了幾套拳式,然后從書架里抽出五本薄薄的小書遞給他,說:“今天就不教拳了,你先把這幾本書拿回去。今后你下午課后有時間就來這里學拳,其余找時間把這幾本書好好讀一下。”如此獨特的教法,讓他感受到孫叔容確實與別的拳師不一樣。很注重對拳理的闡述,更有做人的道理隱含其中,他就專門用日記本對認為重要的內容一一摘抄。后來的經歷,他寫成了回憶文章:“老師教拳,往往是先演示,再講解要領,然后帶著我練。有不對的地方,給我一一指正,不但指出毛病所在,而且結合拳理,重點講明為什么會有毛病。一開始,我就在老師的書房進行教學練習,后來到院子里,老師一遍一遍領著我練,再后來學練套路、器械,就在家屬院的路上。老師教拳,不斷打破常規,很有點超前意識。”

    他回憶說:“當時老師64歲,頭發還是灰白的,轉起掌來,步捷身靈,白發飄飄,老太太鶴發童顏,真是強健不遜壯年!”

    在她的精神感召和努力下,開封興起了學習孫氏內家拳的熱潮。習拳者先后達數千人,正式拜師學藝者數十人。河南大學還開設了太極拳課程,成百上千個學生先后學習孫氏太極拳,并在重大活動重大典禮上表演。

    1988年以后,弟子們開始拜師。每次舉行拜師儀式,都可見到拜師帖子上的“尊師重道,虛心受教”等字樣,德在第一,這成了她授拳的信條。她一再強調,孫門弟子說話要有口德,不得隨意臧否其他拳派的好壞;孫門弟子要有手德,與人交手時不得傷人;孫門弟子要有高尚的道德,有弘揚傳統的遠大志向。對于“重道”,弟子楊崢深有體會。有一天練拳,時間不早了,孫叔容還要陪著弟子們練,楊崢就說:“老師,你先回去吧,我們再玩一會兒!”一聽到“玩”字,孫叔容就嚴肅起來,批評道:“練拳就是練拳,認認真真地練,玩什么玩兒?!”這一句話,讓楊崢和他的師兄弟們牢記于心,敬重習武之道。

    人之常情,逢年過節弟子們帶點禮物看望老師,但孫叔容不讓弟子們破費。楊崢正值上學期間,春節前第一次提著禮物上門,就碰了釘子,孫叔容老師的臉當時就沉了下來,說話毫不客氣:“你不用花父母的錢為自己臉上貼金。如果有一天你能掙錢,掙個金山搬過來我都要,那是你的本事!”身為女性,孫叔容甚至有著男人不具備的氣度和胸懷。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開封日報 2013年12月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