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開封

古吹臺訪碑記

2013/11/5 17:31:38 點擊數: 【字體:

古吹臺訪碑記


    曾經,與古吹臺比鄰而居,十年光陰一直沉醉于亭臺樓閣、舞榭歌臺。然而,梁園雖好,還是離別。如今搬家已經5年了,到古吹臺的次數屈指可數。深秋的一個雨天,伴著菊香,執著油紙傘故地重游,再次登上古吹臺。在相見與懷念的驚喜中,我發現古吹臺原來擁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在古吹臺,我一個一個閱讀那些鑲嵌在墻壁上或者立在地上的石碑。我用手去觸摸那漫漶的文字,用心去感受碑刻所承載的名士風流以及滄桑往事。

    此處原是一土臺,相傳春秋時晉國音樂家師曠吹奏古樂于此,故名吹臺。 宋代的時候稱二姑臺,到了1482年改為碧霞元君祠。1523年建禹廟,故有禹王臺之稱。現在的臺高約4米,環繞臺四周是一灣渠水,有蓮池、水榭點綴其間,松柏楊柳亭亭玉立,一年四季都有郁郁蔥蔥的花木。穿過古吹臺的木制牌坊之后,拾級而上就可以看到御書樓了,御書樓二樓正中懸掛的是康熙皇帝專門為開封禹王廟題寫的“功存河洛”匾額。樓下屋內東墻壁上嵌有康有為游歷開封時所作的《游禹王臺詩》石刻10塊。1923年5月,康有為應河南督理張子衡、省長張鳳臺之邀來開封游覽。臨別時,兩人在古吹臺上為之餞行。康有為感謝主人的盛情厚誼,乘酒酣興濃之時即席揮毫,遂成此詩。詩中生動描繪了古吹臺如畫的景色,“短槐高柳綠皆新,長治園亭澤似春。碑前拓影留后因,鸚鵡解語花馥芬”。張鳳臺是康有為的同年,康有為因保皇受挫后消極冷落,來開封之后備受優待感慨萬分。“同觀農圃,話時事,興酣望遠,萬里風云,感別留題,以訊來者,用記嘉會。”當時康有為詩興大發即席揮毫成五絕十首,歡欣之情溢于言表,書法揮灑自如別有情趣。一樓屋北墻上嵌有四塊《游禹王臺記》碑石,詩為張鳳臺所作,記載了康有為的開封之行,并敘述了餞別康有為的過程。

    步出御書樓,通過一個月亮門就可以看到禹王殿。那是一個小巧的庭院,周圍被三面外圍回廊連為一體。禹王殿里面有1897年河南巡撫劉樹棠摹刻的岣嶁碑。原碑在南岳衡山峋峻峰上,字跡奇古,像蝌蚪一樣,不能辨識,后人摹刻,經多人識讀認為是夏禹時稱頌禹功的贊歌,其文字識讀多采用明代文字學家楊慎的說法。明代之后,大禹足跡所到之處幾乎都有岣嶁碑,此碑摹刻精到,四方碑石鑲嵌在禹王殿墻壁上極為醒目。

    禹王殿東側的配殿是三賢祠故址,明初這里有碧霞元君像,1517年按察御史毛伯溫改祀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以傳頌744年三位詩人相攜來汴,乘興登臺,飲酒賦詩,懷古論今的故事。李白因賦“可憐飛燕倚新裝”之句而得罪了楊貴妃,被解除了翰林職。他來到洛陽結交了杜甫,二人來開封后又遇上高適,三人一見如故,情同手足,遂乘興同登吹臺,吟嘯其上,留下《梁園吟》、《遣懷》、《古大梁行》三篇傳頌千古的名篇。毛伯溫曾親撰碑文以記其事,可惜的是碑今無存。1562年,巡撫蔡汝楠增祀李夢陽與何景明,改三賢祠為五賢祠,李濂曾撰文,開封知府劉魯生立《吹臺五賢祠記》碑。1830年,巡撫楊國禎重建三賢祠,仍題“三賢祠”。現吹臺東面的走廊墻壁上鑲嵌有《修復吹臺三賢祠記》碑,落款為洪洞劉師陸撰,桐廬徐元禮書。

    三賢祠故址還立有1523年重修禹廟記,明代文學家李夢陽撰文、著名書法家左國璣書丹的《修禹王廟記》,此碑兩面書寫。左國璣師法顏真卿,筆觸渾厚莊重,與李夢陽的碑文可謂珠聯璧合,是古吹臺碑刻中的珍品。三賢祠故址東墻上有《撫安亭記》石碑,西墻上有《時雨亭記》石碑,兩碑有兩米高,大約0.8米寬,皆為1514年河南巡撫陳坷所撰,開封知府賀銳等人所立。

    在禹王殿的后面有一個碑亭,八角紅柱,在翠柏之間格外顯眼,亭子下有一巨碑,有乾隆題詩。1750年秋8月,乾隆自北京啟程,渡漳河,中經安陽、湯陰、淇縣、輝縣,從孟津渡黃河抵達洛陽,游香山寺、少林寺,登嵩山華蓋峰,后又來汴。駐蹕開封,閱兵登古吹臺,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五言律詩,其中一句就有描寫開封菊花的。

    古吹臺東側的碑廊中有一“郁伽精舍”石碑,雖然已經斷裂,但是字跡蒼勁有力,瀟灑飛揚。古吹臺是個珍貴的文化寶庫,里面碑刻很多,不但有藝術價值,而且還有文獻價值。那些碑刻記載了吹臺的變化沿革,眾多的碑刻資料豐富了古城的歷史文化。感謝那些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那些文采飛揚的詞句、那些精美絕倫的書法,不斷潤澤我們的心靈……劉一瑋 文/圖【原標題:古吹臺訪碑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開封日報 2013年11月5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劉子翬:汴京記憶訴興亡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