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湖故老相傳,周天子的膳食清單里有八種珍饈美味。哪八種?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膋是也。這八種美食并稱“八珍”,在中國飲食史上赫赫有名
李開周專欄宋朝飯局
江湖故老相傳,周天子的膳食清單里有八種珍饈美味。哪八種?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膋是也。這八種美食并稱“八珍”,在中國飲食史上赫赫有名。
《禮記·內則》詳細記載了八珍的做法。所謂淳熬,就是把肉醬煎熟,鋪到大米飯上,做成蓋澆飯。淳母的做法跟淳熬一樣,也是肉醬蓋澆飯,只不過要把大米換成小米。炮豚和炮牂分別是烤小豬和烤羊羔,先烤后燉,燉上三天三夜。搗珍是用里脊肉做的,把牛羊豬鹿等動物的里脊取出來,堆一塊兒,反復捶打,然后煮熟。漬是用鮮牛肉做的,片成薄片,用美酒浸泡殺菌,最后抹上肉醬,澆上酸梅湯,生吃。熬也是用鮮牛肉做的,去掉筋膜,反復捶打,揉進鹽巴、姜末和桂皮,風干以后再生吃。
剛才介紹了八珍里的前七珍,現在把它們撤下去,端上最后一珍:肝膋。
肝膋跟狗有關,做這道菜需要用到狗身上的兩個部位,一是狗肝,二是狗腸外面粘連的那層網油。《禮記》上說:“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要從某條狗身上取出一塊肝,外面包上這條狗的網油,再用面糊或者米糊上漿,完了在火上烤熟,這樣就能給周天子做成美味的肝膋了。
千萬別說周天子野蠻,因為到現在為止,狗肝和狗網油仍然被某些國家的人民當成口中食。譬如說去年我到韓國旅游,就吃到過好幾回炒狗肝和卷筒狗肉,前一道菜自然要用到狗肝,后一道菜是用狗網油做的狗肉卷,把這兩道菜綜合一下,不就是八珍里的肝膋嘛!
肝膋的膋字是指網油,這個字比較生僻,到了宋朝已不再用,宋朝人一向管那些用網油卷裹的筒狀食品叫做“簽”。例如用雞肉做的網油卷叫雞簽,用鴨肉做的網油卷叫鴨簽,用牛百葉做的網油卷叫肚胘簽,所以肝膋到了宋朝肯定會被命名為“肝簽”。
但是宋朝人只用雞肝、羊肝和豬肝做肝簽,從來不用狗肝來做。他們做簽的時候也只用豬網油,而決不用狗網油。為啥?因為大部分宋朝人特別是上流社會根本看不起狗肉,也看不起狗肝和狗網油,他們認為這些來自于狗身上的食材比較低賤,不適合拿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