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開封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開封

傳承端午文化 增強民族凝聚力

2014/6/10 17:30:13 點擊數: 【字體:


——訪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
 

     “屈原可謂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屈原文化是塑造中華民族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體現了屈原文化在中華民族的地位。傳承端午文化,有利于弘揚時代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受聘擔任《汴梁晚報》文化顧問儀式上,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長期以來,方銘致力于屈原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楚文化與黃河文化同根同源

    “從文獻資料來看,屈原所在的楚國文化與中原文化同根同源。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他們的一支在上古民族沖突的旋渦中及商王朝的驅逐下,沿漢水逐漸南遷,他們繼承了儒家的思想體系。”方銘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方銘認為,孔子與其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有堅守的政治家。孔子周游列國,不是為了謀得官職,而是為了傳道,也正因此,孔子面對諸侯權臣的邀請,不為所動。而孔子的堅守,正是仁和智的體現。與孔子一樣,屈原也是有堅守的政治家,他的堅守,在于他是一個深沉的思考者、一個關心楚國命運的政治家。屈原思考拯救楚國的方法,思考歷史與現實、自然與社會的有關問題。屈原在思考楚國的現實困境時,提出了解決政治困境的方法,就是要實現堯、舜、禹、湯、文、武之“美政”。因此,與其說屈原是改革家,不如說他是一個堅守傳統的儒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價值,不在于他在戰國時期體現了怎樣的改革意識,而在于他知道人民的幸福依靠回歸“選賢與能”的“美政”。

    方銘說:“屈原繼承了儒家的思想體系,力圖建立‘美政’,建設一個像堯舜那樣的德制體系。君主要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臣子要正道直行,君臣合作,建設和諧、有序的社會。但生在奸佞橫行的時代,屈原心懷壯志而不得實現,最后以自殺這種方式向社會控訴,以此警醒君王和世人。”

    開封地處中原腹地,傳承了中原文化,在宋代,文人的愛國情懷得以釋放。在2014中國(開封)宋韻端午詩會開幕式上,方銘在致辭中說:“開封是宋朝古都。宋朝,在中國的歷史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方面達到了一個高度。宋代政治開明,思想活躍,科技普及,人民生活富裕,清明上河圖正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寫照。宋代的詩歌、宋代文人思想的深度、宋代社會的繁榮,在開封,在詩詞之中,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中國文人的理想,全部得到‘解鎖’。祝愿通過這次詩會的舉辦,把詩的傳統以及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精神,深深扎根在開封廣袤的田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紀念屈原 弘揚傳統文化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方銘說,屈原精神的傳承,既需要精神的凝視,也需要物質的承載。自古及今,凡是屈原生活過的地方,不但存在大量與屈原有關的傳說,還保存著大量與屈原有關的遺跡。我們今天紀念和評價屈原,不能僅停留在給屈原加一個“愛國主義”的標簽,更應該看到其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質。屈原的愛國主義是建立在“正道直行”的基礎上的。《史記·太史公自序》說:“屈原放逐,著 《離騷》。”“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 《離騷》……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 《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不朽詩篇《離騷》所要表達的是 “離別的憂愁”,而之所以要離別,就是因為在楚國沒有受到公正待遇。

    在《離騷》中,屈原首先陳述自己的才能,“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自己認為自己是正道直行的君子,但是,楚國讒佞當道,楚王不覺悟,遠君子而近小人。屈原雖然知道楚國社會氛圍黑暗,但決不妥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屈原試圖改變在楚國的處境,曾經“上下而求索”,雖然努力了,但是,世俗混濁,楚王昏庸,所有的努力都失敗了。屈原忖度自己在楚國不可能有任何前途,因此偕仆夫與馬周游。但周游一圈后,“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雖然最終不忍離去,但他對于楚國的政治已經絕望了。

    方銘說,屈原是歷史人物,同時也是經過歷代文化人和屈原的崇敬者詮釋的文化符號,我們既要還原歷史中的屈原,也要注意后代人對屈原的詮釋。既要強調對屈原正面的詮釋,也要注意批評者的文化立場。總而言之,在中國文化史上,無論是贊揚屈原,還是批評屈原,他們都是把屈原當作一個有價值的樣本,體現他們對屈原的尊敬和同情。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還原歷史,就有了科學的立場。

    在方銘看來,屈原是歷史人物,我們今天紀念屈原,應該用21世紀的眼光,應該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立場上。屈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站在世界立場和現代立場上,我們評價屈原的時候,就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給屈原加一個“愛國主義”的標簽,更應該看到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質。屈原是在一個缺少公平性、喪失了正義價值的時代,痛苦地追尋社會公平和正義價值的偉大詩人。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價值也正在于此。把屈原文化與文化產業建設、人文精神建設、道德情操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傳承愛國精神結合一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屈原的‘美政’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大價值,研究屈原,既是為了還原歷史,更是為了學習、紀念屈原。”方銘說。作者:安娟娟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汴梁晚報(2014-06-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