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寺農民起義舊址位于杞縣城南12公里邢口鎮邢口村東北隅。虎丘寺創建年代不詳,清康熙七年重建。1927年馮玉祥在河南執政時,拆廟打神,破除迷信,毀滅殿房,后經海昌和尚募捐化緣重建中殿,現僅存山門、中殿和圍墻。山門和中殿為青磚灰瓦硬山頂,中殿出前廈有明柱兩根,寺院面積463平方米。
近日,記者跟隨杞縣文廣新局局長王宏博、副局長周清懷來到這里采訪,周清懷向記者介紹道:“1925年,中央豫陜地委書記王若飛在這里建立了黨的組織——杞縣特別支部,后成立了杞縣地委,先后有張海峰、王克新、蕭仁鵠等領導在這里工作。”
周清懷說,1926年2月初,成立了杞縣農民協會,張海峰當選了農協主席,將自發的紅槍會組織整頓改編成農民自衛團。選舉何心榕為總團長。1926年中秋,北洋軍閥吳佩孚、寇英杰部下季振峰派劉培棠回到睢(縣)杞(縣)交界的姬房李,企圖誘騙農民武裝,破壞革命工作。地委獲悉后,決定派傅集的張玉敬、何寨的何心榕兩個農民自衛團的主力300余人,集合到地下秘密聯絡點——虎丘寺,由張海峰帶領晝夜直奔姬房李,包剿了劉培棠招兵處,釋放了受騙應征的農民,繳獲了長短槍數百支、戰馬兩匹,充實了農民自衛團的裝備。
1927年,為響應北伐戰爭,中共河南省委決定在睢(縣)杞(縣)地區發動農民武裝起義。4月24日,在省農協主席蕭仁鵠、杞縣縣委書記吳芝圃的領導下,近萬名武裝農民在虎丘寺前集會,高喊“打倒軍閥”、“打倒貪官污吏”、“勞工神圣”和“北伐勝利萬歲”等口號,舉行起義。農民起義武裝25日一舉占領縣城,成立了第一個人民政權,吳芝圃被推選為縣長。
走進虎丘寺,記者眼前浮現出浩浩蕩蕩的農民武裝起義沖向縣城的畫面。“杞縣是豫東革命老根據地,虎丘寺是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吳芝圃等革命同志20余人與寺內孟德重和尚結拜為盟友,所以多次集合、秘密聯絡都能順利進行,從而擴大了革命隊伍。”周清懷說,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虎丘寺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杞縣農民起義地址——虎丘寺,作為杞縣農民起義的策源地,它記載了杞縣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反動軍閥、土豪劣紳英勇斗爭的光輝歷史,對杞縣的農民革命有著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勤勞的杞縣農民經過艱苦曲折的英勇斗爭,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農民革命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目前該遺址已被辟為紅色旅游紀念地,成了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