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一行在杞縣文廣新局局長王宏博、副局長周清懷的帶領下來到鹿臺崗村,去探尋鹿臺崗遺址的文化內涵。在靜謐的鹿臺崗村子里,站在鹿臺崗遺址殘垣斷壁前,記者用手觸摸那灰黑色的文化層,撿拾崗上的一片片瓦片,恍惚間仿佛看到鹿臺崗的先民逐鹿的歡樂場面,仿佛聽到鹿臺崗上的氏族之間互相拼搏廝殺的聲音……
“鹿臺崗,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可誰曾想到這普普通通的小村莊的下面竟埋藏著遠古先民的傳說和奧秘。”杞縣文廣新局副局長周清懷說。據有關資料記載,相傳古代此處有一塊高崗,高崗上居住著一個氏族,氏族人以狩獵為生。一天,氏族首領在狩獵中發現了一群鹿,此時,恰逢另一個氏族也在追擊鹿群,兩個氏族兩面夾擊,終于將鹿群俘獲。為了爭奪戰利品,雙方卻發生了激烈沖突,并展開血戰,最終居住在崗上的氏族獲勝。為了紀念勝利,氏族人將高崗命名為“得鹿崗”,后人誤將其寫成“鹿臺崗”。
周清懷說,這些畢竟是傳說,但是考古工作者的發現卻證明了鹿臺崗遺址的文化內涵。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此考察,采集了鬲腿、鬲當、泥質灰色陶器殘片,砂質褐色陶片、鹿角化石、蛋殼陶片、骨針等。之后1989年至1990年考古人員對鹿臺崗遺址進行了一系列發掘,發現了仰韶、龍山、先商或岳石、早商、晚商、春秋時期的文化遺存。這一驚世發現,證明了杞縣在夏時期,以杞縣為中心的惠濟河與渦河之間是華夏、東夷、先商三大古族的交匯地,從而揭開了鹿臺崗遺址的神秘面紗。2006年4月,鹿臺崗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個土崗子如同一部歷史書一樣,記述了先秦時期夏、夷、商三族在杞縣的歷史演變。”周清懷說,鹿臺崗遺址有很大的歷史價值,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對該遺址加大保護力度,先后成為縣、省、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其進行了科學挖掘,劃定了保護范圍,建立了科學記錄檔案。為了搞好鹿臺崗遺址的保護和利用,縣文化行政部門將積極向上級部門申報大遺址文化,建一座鹿臺崗遺址博物館,充分展示杞縣豐富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