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是我們中國獨有的,不但是一種商業現象,還是一種文化景觀,有著久遠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它們緊連著百姓生活的油、鹽、醬、醋、茶……也浸透著中華文明的仁、義、禮、智、信……它們既鐫刻在匾額上,也流傳于口碑中。
老字號,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某些歷史文化名城的一方特殊的印記。北京有“榮寶齋”,開封有“京古齋”;北京有“同仁堂”,開封有“樂仁堂”;北京有“全聚德”,開封有“又一新”;北京有“六必居”,開封有“老五美”……像北京、像開封,城市歷史基本沒有斷代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其老字號就尤為集中,門類之全、數量之多、歷史之久、聲譽之高、特色之絕,令人難忘,它們甚至成了這座城市的代表和化身。
下面具體說說開封從古至今,難得的一批老字號。
老字號:開封一寶
開封的老字號歷史最為悠久,較長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代,那是北京的老字號所無法相比的。
無須探討我國城市中商店字號的由來,中外史學界公認:打破坊市分離制,出現坊市合一新型城市的面貌,是從北宋都城東京開始的。坊市合一的主要表現就是有了面街而開的店肆,在東京這時的店肆還大多是“內莊”,即商業店鋪借助的尚是住家的院子,在院內屋內陳列出售商品,或提供商業服務,大門上橫懸匾額,或門前扯招掛旗,這些便是以后所說的“字號”。這一切在《東京夢華錄》和名畫《清明上河圖》中都能得到明顯的印證。
北宋時的開封,作為宋王朝的都城,天下富商巨賈云集,商業手工業行當應有盡有。據文獻記載,當時東京城的工商業戶有6400余家,小商小販近萬家,一大批名店名號應運而生。其中不乏佼佼者,為后人沿襲流傳至今。礬樓,又名豐樂樓,在當年不僅是東京城內大型高級酒樓“七十二家正店”之一,而且還是欽定的酒類批發商店。這礬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乃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余人”,名句“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礬樓”,說的就是這里。最令人樂道的,還是宋徽宗與李師師的礬樓幽會。千百年來,礬樓在開封人乃至國人的心目中,它的盛名一直沒有消失,它的招牌,它的字號常被后人所沿用,直到公元1989年,礬樓的重建,讓我們又有可能目睹“礬樓燈火”的盛景。
惠民和劑局,后為惠民醫藥商場,惠民藥店。御街復建開放初期,位于街南頭路西的惠民醫藥商場給人印象極深。其門前樹立著傳統的“惠民和劑局”大型招牌,“深山出靈藥 盛世多壽人”的楹聯也分外醒目,該商場源于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設立的惠民和劑局,這是我國歷史較早的官家制售藥品機構,它印制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比英國最早出現的藥方還早600年。該商場是我國國內貿易部首批認證的“中華老字號”。
“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是開封第一樓小籠包子的前身。據《東京夢華錄》卷之二中《宣德樓前省府宮宇》一節中記載,“王樓山洞梅花包子”其店位于“御街一直南去,過州橋”,與“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為鄰。《東京夢華錄》中先后記載有名可查名為包子的,包括“王樓山洞梅花包子”共有6家(種類),“鹿家包子”、“軟羊諸色包子”、“梅家鹿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豬羊荷包”、“會仙酒樓諸色包子”。不難看出“王樓山洞梅花包子”雖然沒有直標是誰家的,包的都是什么餡,但“王樓”、“山洞”、“梅花”,告訴我們,肯定是名號名店名點,后人評為“在京第一家”,北宋南遷傳至臨安,被稱為“灌湯饅頭”,留在開封的,沿襲傳統工藝成為極富特色的“小籠灌湯包子”。小吃的傳承,也有一條紅線,這就是文化。從“王樓”到“第一樓”,其歷史痕跡、文化特征及獨特的包子制作工藝,都為社會所認同。
北宋之后,開封雖然失去了國都的地位,但歷經明、清、民國及解放初期,仍是河南省的省會,中原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經濟依然相對水平較高,商業比較繁榮。“景文洲”、“恒裕同”、“老寶泰”、“王大昌”、“萬福樓”、“陸稿薦”、“義豐厚”……相當數量的老字號成為商業、手工業競爭留下的極品。和鐵塔、繁塔、延慶觀、大相國寺、龍亭等相比,雖然它們不是名勝古跡、文物保護單位,但這些直接反映不同歷史階段經濟發展、商業競爭、百姓生活的老字號,也是一種珍貴的歷史遺存。
古城開封擁有如此之多尚存、可尋的老字號,實在是一難得之寶,這是許多城市所不能比擬與求之不得的。
老字號:開封一景
具有濃重的文化色彩,是近代開封老字號的一大特色,也是古城開封的一大人文景觀。
與開封近代造就的一大批老字號同步,在市區鬧市以馬道街、寺后街、鼓樓街、書店街為中心逐漸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商業建筑群,其中既有我國明清古典式商業傳統店鋪式樣,也有一批吸取西歐商業建筑模式,中西建筑文化相互融合滲透的樣板,它們建筑立面豐富多彩、各類吉祥浮雕裝點門面,建筑雖然多為二層、三層,但臨街均建高大的女兒墻,顯得富貴華麗。從現今遺存的晉陽豫、包耀記等老字號建筑,便可見一斑,著實讓后人感嘆。
開封這些近代形成的老字號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極為重視自己的字號匾額。一是匾額制作,精致、講究、高檔,像晉陽豫、王大昌,當年門首都是掛金字招牌。這也是開封傳統的制匾業水平高、較發達之所在。二是字號選用的字詞除有特殊意義者外皆典雅吉利。屈春山先生與張鳴聲先生合著的《老開封》一書中,收錄有清末民初年間流傳的一首七律,匯集了店鋪字號所用之字,頗為有趣:“順裕興隆瑞永昌,元亨萬利復豐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謙吉仁愛協鼎光。聚益中通全信義,久恒大美慶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廣,潤發洪源厚福長。”七言八句,56個漢字,也是集中華文化之大成矣。三是名店老號,匾額所書多系名家墨寶。像“王大昌”,為大書法家了然和尚所書;“第一樓”,為清末舉人祝鴻元所書;“又一村”,即以后的“又一新”為康有為來汴時所題;“晉陽豫”,為上海書法家康坨所書;“京古齋”,為書畫家蔡德全所書,等等。即使普通店號,其匾額所書者也大多非等閑之輩,真草隸篆亦多見功底。
除此之外,開封這些老字號對自己門臉堂內專設的楹聯,也尤為看重,書題美妙,擬意貼切,是一項自身經營特色的品牌宣傳。像“稻香居”門前的楹聯是“雖無易牙調鼎手 卻有孟嘗飽客心”;“樂仁堂”門前的楹聯是“精心炮制丸散膏丹 揀選名貴道地藥材”;“包耀記”門前的楹聯是“滿盤皆玉粒 調鼎盡銀沙”;“邱文成筆莊”這家老字號,門店雖小又居小街,原店內迎眼處高掛一幅著名書法家牛光甫所贈的中堂,上書四角藏頭詩一首:
邱莊祖傳生花筆,
制作精巧奪天工。
揮毫落紙云煙滿,
文章清新老更成。
欣賞之后,讓人只覺老號小店滿壁生輝。
漫步開封古城街頭,老字號這類遺存,這種風貌、這道景觀,是在許多城市你所看不到的。“晉陽豫”、“包耀記”這兩家并肩為鄰的老字號同為南貨店,經營特色截然不同,門臉立面上的彩繪浮雕,一家為福祿老壽星,一家為荷葉蓮蓬藕節,讓今日的大型超市經營老板都琢磨不透。走進“王大昌”,這家保存完好尚在經營的老字號,高大的傳統老式柜臺,書有“黃山云霧”、“西湖春茶”、“獅峰龍井”、“洞庭碧螺”字樣的雕花泥金茶箱,巨幅“王大昌”匾額,不僅驅你玩味菊露松風品茗之美,也會使你有一種走進歷史的觀光感覺。
有位知名的規劃專家在一次談到開封的旅游規劃時,有句名言“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給人印象很深,不知是否把老字號也算一景列入其中。
其實,把老字號列為一景大有文章可做。比如,開封有名的老字號相對集中,大多位于體現歷史文化名城風貌,明令保護的傳統街區。除保護好原有的老字號外,還可將其他地方的老字號、名字號相對集中到這些老街。這樣,保護有基礎,開發有前途,老街區更因老字號而揚名,老字號也依老街區而集人緣地緣之優勢。如此,集中展示“老字號”的歷史文化內涵,充實老街區的老城風貌內容,不但為開封又成就一景,而且此景省內獨家,國內也屬極少。
老字號:開封一憾
對老字號來說,講歷史、講文化,更要正視它們生死存亡的殘酷現實。開封的老字號和全國其他城市的老字號命運相同,雖然各自都有一部艱苦奮斗的發家史,都有著廣泛認同的良好商業信譽和公認的產品、服務質量品牌,但在現代經濟發展的今日,大多數老字號江河日下,經營困難,關門倒閉者也不在少數。據說全國各行各業有老字號1萬余家,至今仍在經營的不到千家。
開封“萬福樓”,樓尚在,可經營的不是金店是“家電”;“包耀記”、“晉陽豫”,店還在匾還在,經營的早已不是南貨、糕點,其中一家是書店;“邱文成筆莊”,房已改造,老業邱家后人仍在做,不過變成了老門樓下的“地攤”,“百年老號”印在名片上,依舊保持著文房四寶的尊嚴。開封老字號的衰落原因也和全國各地一樣,不外乎是體制,是資金,是人員老化,是產品服務質量滑坡,是……在今日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老字號,說自生自滅也好,說優勝劣汰也好,除此之外,總還應該有個適當保護的政策。保護不保護,支持不支持,大不一樣。
如今國家對老字號的保護政策是十分明確的,原國內貿易部和現在的國家商務部都對“中華老字號”開展了保護性質的認定、授牌活動。令人遺憾的是在全國舉辦的這一重要的認證授牌活動中,我省與我市的數字都在激劇下降。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貿易部的認證授牌活動中,我市尚有七家名列其中,而大約10年后的國家商務部認證授牌活動中,我市僅有“第一樓”一家上榜。要求嚴格,條件苛刻,都只是客觀的因素。在本次國家商務部的認證授牌中,北京市有66家老字號上榜,我省的近鄰山東省也有36家老字號上榜。我省只有4家上榜,我市一家、商丘一家、洛陽還有兩家。這與河南大省的地位,“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的地位極不相稱,與開封“七朝古都”、“八大古都”之一、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極不相稱。
這是大環境如此之好的情況下,開封老字號的一大憾事。
陳雨門老先生生前著有《汴京四語》一冊,收集具有開封地方色彩的歇后語、謎語、諺語、俗語共計一千三百余則,十分有意義。其中除收集有“鐵塔頂上點燈——遠見”、“繁塔頂上貼告示——天曉得”之類歇后語外,還收集不少有關開封老字號的歇后語,如“同仁堂的揩桌布——苦得很”、“五美家的大頭菜——別有風味”、“又一新的焙面——不是吹的”,等等,讀來別有趣味。老字號對一代、幾代人生活的影響可見一斑。開封應該算是中華老字號的一個重要的發源地了,因為開封不但是上千年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人類近代城市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當開封人聞知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是展出的大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時,無不格外欣喜。那圖中的正店酒樓、藥鋪作坊……不都是中華老字號的先驅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中國的城市史上,老字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