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冊封花蕊為妃后,日夕相處,花蕊不僅貌美,且有才,太祖曾令她賦詩詠蜀,花蕊得心應手,立成一絕:“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如此錦心繡口更讓太祖折服。花蕊入宮之前,繼后王氏已歿,此時正值選后之期,太祖欲立花蕊為后,密與趙普商議,普曰:“亡國寵妃,不足為天下母,宜另擇淑女,才肅母儀。”遂罷。后另立左衛上將軍宋偓之長女為后,老夫少妻倍增恩愛,漸漸地就把花蕊撇到一邊去了。痛故國之君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結怨,因怨而病,最后只落了個水流花謝、玉殞香消。太祖思念舊情,也禁不住落淚,命以貴妃禮安葬了事。但這只是官方的一種說法,對于這樣一位佳人,民間野史則說法不一。《鐵圍山叢談》說:一日,趙光義隨太祖在內苑射獵,花蕊妃陪伴在太祖身旁。趙光義引弓搭箭似要射獸,卻忽然回射,箭中花蕊,當即斃命。太祖責問光義,答曰:“紅顏禍水,沉湎誤國……”理由似乎也算冠冕堂皇,但骨子里人們議論:趙光義欲得花蕊而不能,我不能得者,你也休想得到而出此舉。唯太祖兄弟情深,不了了之。
南宋《燼余錄》的說法,更直接指太祖臨崩之前,趙光義于夜間前往太祖寢殿探病,呼之不醒,適花蕊在側,光義乘機對花蕊動手動腳,太祖被驚醒……接下來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燭影斧聲”的疑案,太祖駕崩。疑案終究仍是疑案,但趙光義即位稱帝,當然是不會有人再過問的了。野史雖不足為憑,但也絕非無中生有。其中趙匡胤、趙光義兄弟與花蕊之間的層層關系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
關于孟昶葬處,官方說法是葬于洛陽,但截止到今天,洛陽從未發現孟昶墓的任何遺跡,史書亦無記載。而開封朱仙鎮東南10公里有村曰大孟昶(今屬大李莊鄉,與通許縣臨界,通許縣界內有村曰小孟昶),村西北隅有古墓,相傳此村原名大王莊,因孟昶墓在此,而更名大孟昶,1958年有人在墓附近曾掘得石獅與石碑,碑曰蜀主孟昶墓。作者: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