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走進開封 >> 印象開封 >> 瀏覽開封

拒官為何成為宋朝官場風習

2013/11/9 10:33:45 點擊數: 【字體:

    宋朝講究以才取仕、以德用人,當官要憑真才實學,跑官買官現象不普遍,反倒是朝廷要給有功之臣加官晉爵時,常常遭到他們的拒絕,有時甚至數次拒絕。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宋朝的名相名臣,幾乎都有過拒官經歷。包拯考中進士后,朝廷安排他出任大理評事、建昌知縣,包拯“以父母皆老,辭不就”。范仲淹任邊帥,迫使西夏主動講和,戰功赫赫。當時,王舉正任參知政事,優柔寡斷,無所建明,諫官歐陽修等一批人極力舉薦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宋仁宗欣然同意,并下了任命詔書,范仲淹卻以“執政可由諫官而得乎”的理由堅決推辭。而宋仁宗、宋神宗時期的宰相富弼,一生拒官近百次,更是史上少有。

    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1030年中進士,青年時期就得到晏殊等朝廷重臣的賞識,被喻為“洛陽才子”,在士大夫間口碑極好。1042年,北方遼國大兵壓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十縣之地,戰爭一觸即發。戰爭和割地,當然都不是宋朝所能接受的。當時,朝廷急需一位能臣干將赴遼談判,然而,遼國氣勢洶洶,赴遼如同赴死,大臣們無一敢去,宰相呂夷簡推薦了時任知制誥的富弼。官輕勢微的富弼不但接受了宰相的推薦,而且在面對皇帝時慷慨陳詞:“主憂臣辱,臣不敢愛其死。”宋仁宗非常感動,想提拔他以樞密直學士之職使遼,富弼卻說:“國家有急,義不憚勞,奈何逆以官爵賂之?”堅決推辭了這一任命。

    在使遼的過程中,面對咄咄逼人的遼國國主,富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時而義正詞嚴,時而委婉規勸,經過數輪艱難曲折的談判,最終以“二十萬歲幣”與遼簽訂了和約,使遼國取消了南侵計劃,免去了一場災難性的戰爭,并帶來了此后長達48年的南北友好。此行,富弼的確不辱使命、勞苦功高。不過,當宋仁宗要任命他為翰林學士時,他非常誠懇地推辭說:“增歲幣并非是我的真實意愿,目前西夏擾邊,朝廷無法他顧,因此,對于遼國的無禮要求,我不能以死抗爭,只好用此權宜之計,這哪有什么功勞呢?賞賜,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后來,宋仁宗擬用富弼為樞密副使,相當于軍機大臣,這種職務只有軍功卓越、年長德高的大臣才可能任命。他“辭之愈力”,宋仁宗改授他為資政殿學士兼侍讀學士,他接受了。當年7月,宋仁宗任命他為樞密副使。富弼面見宋仁宗說:“目前與遼國修好,邊境無事,百官會說這是使遼之功,一旦遼國撕毀和約,卷土重來,我則百口莫辯,罪不容誅,請您不忘遼國輕侮之恥,臥薪嘗膽,以圖振興。”他把任命詔書當面還給了宋仁宗,再一次拒絕了提拔。

    富弼以京東路安撫使出知青州期間,恰逢河北大水,流民涌向京東。富弼沒有推卸責任,而是設法安置災民,動員所轄地方官府和富戶捐糧救災,開放山林河泊,任流民取以為生,又募數萬饑民為兵,通過多種形式共救活瀕臨死亡的災民50多萬人。為此,宋仁宗要提拔他為禮部侍郎,富弼認為這是作為地方官的本身職責,“辭不受”。

    1055年,經過多個崗位歷練、創造了許多佳績的富弼,56歲時被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堪稱眾望所歸。1058年,富弼的母親去世,他辭官奔喪。宋代有“丁憂”制度,官員父母去世,應棄官居家守制,服滿再行補職,但對于宰相,皇帝常常在其“丁憂”未滿,就提前召回,稱為“起復”。富弼歸家后,宋仁宗一直沒有安排其他人接任,而是虛位以待。不久,思賢心切的宋仁宗就連連下詔,要求富弼復職,富弼卻以這種只適應特殊情況而設的“起復”制度,不宜施于太平之時為由,連續5次上書,態度非常堅決地拒絕了皇帝的要求。

    富弼一生克己奉公、忠君愛國,年老以后,更不貪權戀位。他入仕50余年,累計拒官近百次,是士大夫間難得的謙謙君子。其實,在宋朝士大夫間,像富弼這樣多次拒官的還大有人在。翻閱《宋史·列傳》,“固辭,堅辭,力辭,辭不受,辭不已,辭不就……”這些在今天看來異乎尋常的詞語,當時的使用頻率卻非常高,俯拾即是。這是為什么呢?

    從富弼的這些拒官行為中,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宋朝的用人方向和官場風習。前面也說了,宋朝取仕講究才學,講究德行,講究能力。違反這些條件,靠送人情走后門拍馬屁之類的手段,是絕對考不出個進士或者狀元來的,是絕對跑不出個學士宰相來的。同時,宋朝士大夫拒官也并非裝模作樣,而是發自內心的。他們一個個都是學出來的、修出來的、干出來的,懂得珍惜崗位資源,講究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的突擊提拔和違規提拔乃至暗箱操作,是會被御使們彈劾的,也是會被同僚們恥笑、被唾沫淹沒的。而最為關鍵的是,他們認為當官要有官品,德才與位子相稱;升官要能服眾,名聲與提拔對等。于是,官升得太快時,辭;破例太多時,辭;與孝道相矛盾時,辭;與嫌(避嫌)、親(涉親)、籍(同籍)相沖突時,辭……

    拒官成為宋朝官場風習,許多人甚至數十次、上百次地拒官,便不是一件什么奇怪的事情了。作者:晏建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綜合資訊(2013-06-0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