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化臺的由來
2013/11/12 16:28:2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相傳在公元前四八一年到七二二年,春秋時期,周平王東遷洛陽以后,王室衰弱,諸侯爭并,小國滅亡,大國強盛。當時的楚國吞并四十五個小國,成為疆土最大的國家,其版圖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河南中南部,建都湖北郢①。楚國最西北部的邊境是今日的章化村,邊城就建在今日的后古城村。
到了公元前五二八年,楚十九代皇帝靈王(居)即位。次年春天,他到楚邊境重鎮,東不羹城視察,看到這里遠山蒼茫,池水凝碧,繁花遍野,萬紫千紅,為這里的景色所陶醉。他興致大發,于是,便下令:就地起土,修筑高臺,上建亭子,四周種花,并限期半年竣工。來年春天,他來登臺賞花,檢閱隊伍。皇帝一聲令,百姓當苦工,五個月就修成一個三丈多高,一百二十平方丈的高臺,四周用磚石砌成階梯。上面蓋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涼亭。從此,楚靈王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就率領群臣來這里賞花。
他們站在觀花臺上,遠遠看去,北邊一條長長的銀帶——沙河水滾滾東流,西邊是連綿起伏的黛青遠山,宛似楚國的西北天然屏障,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花海,像一幅巧奪天工的萬花錦,鋪在地上。春風陣陣吹,花香撲鼻來,楊柳婀娜舞,百鳥賽歌喉,真使人心曠神怡,大有羽化登仙之慨。特別到了夜晚,更是明月皎潔,花露清潤,魚躍荷塘,露繞垂柳,絲竹相和,笙歌互答,夜景分外恬靜清幽。后來“章化夜月”成為舞陽“八大景”之一。
有一次,楚靈王與群臣在臺上賞花飲酒,不禁贊嘆道:“登斯臺也,花概彰矣!”意思是一站在這個高臺上,百花奇景就一齊展現在眼前了。后來人們為了以表王封,便把“觀花臺”改為“彰花臺”了。
隨著歷史的變遷,大約人們為了省筆和通俗,把表彰的“彰”。改成了文章的“章”。一九五八年以后,人們又把“花”的草字頭去掉,且刪去了“臺”字,就成了現在的“章化”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