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三彩,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體形碩大氣宇軒昂的三彩馬,然后會想到盛世唐朝,洛陽這個唐三彩的故鄉就會隨之脫口而出。
徜徉在洛陽唐三彩博物館仿佛置身盛唐,從裝修到搭配,細節處彰顯盛唐盛況,在這里不僅能看到百余件仿古洛陽唐三彩作品,就連流失海外的“作品”在這里也能找到,原來該館展出的都是館長高水旺制作的類似于出土文物的高仿工藝品“洛陽唐三彩”。
□東方今報記者 王真珍/文 見習記者 李新華/圖
●置身唐三彩的海洋 夢回盛世唐朝
三彩陶藝釉色以黃、綠、白三色為主,又以唐朝最為興盛,故被稱為“唐三彩”。唐三彩始于初唐,盛于中唐,衰于兩宋,其技藝失傳的斷代史有近千年。經過以國家“非遺項目”唐三彩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為首的一批民間藝人多年探索,生產出了高仿工藝品“洛陽唐三彩”。
洛陽唐三彩博物館前身是洛陽唐寶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地處王城公園西門對面的澗東路上。2007年建館之初,館長高水旺希望到洛陽地標王城公園一游的游客和到澗東路眾多禮品店“淘寶”的人們也能順路到他的唐三彩高仿品展廳參觀參觀。
走進洛陽唐三彩博物館內,仿佛一腳跨過歷史長河走進了盛世唐朝,博物館地面鋪以黑色大理石,作品臺以青磚搭筑,館內每處都彌漫著古風,木雕、仿唐式的房檐,仿唐風的設計鋪散在每一個角落,天花板上點綴著的車輪也在預示歷史長河車輪滾滾,置身洛陽唐三彩博物館中,不免讓人產生重回“神都”的遐想。
唐三彩的色彩艷麗,展柜以古樸的原木色為主,以此凸顯唐三彩絢麗的色彩。再配以大量照明燈光,讓每一個參觀者在不同的角度都能領略唐三彩的流光溢彩。
●傳承制作技藝 傳播河洛文化
洛陽唐三彩博物館內現有文物真品10余件,以漢代到宋元時期的陶瓷珍品為主,真實形象地展現了唐三彩從起源、興盛到衰落的發展歷程。
館內還有高水旺精心制作的高仿唐三彩作品180余件,人物、馬匹、駱駝、器皿均有涉及,全面展現了盛世大唐的風采。市民和游客還能通過博物館中心一個沒有封閉的展臺參觀唐三彩制作工藝流程,柴窯、半成品、模具、釉料……制作流程一目了然。
雖然400多平方米的展廳有些小,展出的作品也只有百余件,但還是為市民、游客提供一個了解洛陽唐三彩及河洛文化的場所,這也就是高水旺建立博物館的初衷了,以博物館為平臺,展示唐三彩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河洛文明與華夏文明,普及三彩知識,強化人們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不久,洛陽唐三彩博物館還將再建一個更大的新館,不僅展示唐三彩工藝品還會用靜、動兩種方式展現唐三彩的制作流程,市民游客還能動手制作,未來的唐三彩博物館會以體驗式將唐三彩文化傳播滲透到每一個參觀的人的心中。
●傾聽“中國馬”的訴說
仔細觀看每一種唐三彩,猶如看一本活生生的唐代社會生活畫卷。每一件唐三彩的形制、色彩都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
展廳里一件黑色馬匹的作品在黃、綠、白三色為主的瓷器中,顯得格外顯眼。在唐代時期,黑色釉料來自西域,非常稀有,專供皇家貴族所用。該馬通體施以黑釉,鞍飾用經典的黃綠白三色加以點綴,馬匹鞍飾俱全,雕飾華麗,其體形壯實渾圓,看似是靜態,其實馬匹肌肉線條刻畫得十分清晰,馬體向前微傾,肌肉緊繃,看起來似走欲奔。
這匹《中國馬》可謂鎮館之寶了,全國僅有一件真品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而高水旺的這件高仿作品也曾在2010年為其斬獲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金獎。
在中國馬旁邊,41厘米高的三彩啃蹄馬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聯合授予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只見三種釉色布滿啃蹄馬的全身,極細紋開片,造型生動傳神。
這些年,高水旺將我國流失海外的一些三彩藝術品進行復制,堅持在省內外乃至大洋彼岸開展唐三彩展覽,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唐三彩這一藝術珍品,繼而傳播河洛文化!驹瓨祟}:仿古洛陽唐三彩夢回盛世唐朝傾聽"中國馬"的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