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用繩將頭掛在梁上,用錐子刺大腿,形容學習刻苦。
典源:《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懸梁刺股”講的是兩個故事,先說“懸梁”,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孫敬,東漢時著名的政治家。相傳孫敬年輕時勤奮好學,為了防止被人打擾,經常把自己關在屋里,一天到晚,讀書不停。讀書時間長了,就有累的時候,累了咋辦?照常理該歇歇,出去走走,放松一下?蓪O敬不,他對自己比較狠,為了能打起精神繼續讀書,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拴在自己的頭發上,一頭綁在梁上。古時候男人的頭發都很長,他拴也拴得住。這樣,讀書讀到打盹的時候,頭往下一低,繩子就會猛地一拽,一激靈,腦子就又清醒了,就可以繼續學習了。正是用這種刻苦的方法,孫敬學到了很多知識,終成一代大儒。
“刺股”的主角是蘇秦,戰國時期洛陽人,也是個著名的政治家。蘇秦出身卑微,但他不甘默默無聞,立志要成材成名。他曾隨鬼谷子學游說術多年,而后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功名,他到了許多國家,向這些國家的統治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沒有一個統治者采納他的建議。蘇秦很狼狽,只好回家,史載他回家時破布綁腿,腳蹬草鞋,背著破包袱,挑著舊書箱,憔悴不堪,面目黧黑。家里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帶理不理的。正在織布的妻子不下機迎接,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也不搭理他。
受了刺激的蘇秦下決心重新學習。他取出藏書,打開好幾十個書箱,找到了專講謀略戰術的《太公陰符》,苦心研讀,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出一把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刺得鮮血直流,以便保持清醒。
孫敬苦學成一代大儒,蘇秦苦學也終于成名,他游說趙王,獻合縱之策,趙王悅,封其為相,又賜給他黃金白壁,革車錦繡。一夜暴富的蘇秦再次回家,未到家門口,一家人畢恭畢敬到了奴顏婢膝的程度,尤其是嫂子,竟然不顧長幼之禮,像蛇一樣爬在地下,向蘇秦跪拜謝罪。蘇秦調侃道:“嫂子,為啥以前對我那么傲慢而現在卻對我這么恭敬呢?”嫂子的回答是“因為你有錢有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