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的黑陶文化源遠流長。多年來,該縣一些考古遺址曾多次出土黑陶。六七十年前,新安縣北冶鎮的黑陶生活用品暢銷豫西地區,后來,隨著塑料制品的出現,黑陶用品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近些年,在北冶鎮甘泉村,這一傳統技藝在村民蔣小輝的手上傳承了下去。
黑陶,誕生于我國新石器時代,最早的距今約6000年,因以黑色陶器為主要特征而得名。黑陶制作工藝復雜、造型精美、燒制技術難以掌握,因而被史學家稱為“原始文化的瑰寶”。
蔣小輝說,北冶黑陶是在傳統制陶技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秉承了幾千年的仰韶文化,始終遵循藝術與實用、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為使傳統技藝能夠傳承下去,蔣小輝在村里古代黑陶窯址上尋找古代黑陶殘片。他還拜訪村中的老藝人,按照傳統技藝進行創作。如今,他的黑陶原料取自黃河岸邊地表層下的一種特殊的土質,經過澄泥、踩泥、和泥、拉坯、打磨、雕刻、晾干、拋光、燒制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使黑陶呈現出凝重、古樸的特點。
目前,蔣小輝和親友一起創作了20多個品種的黑陶,這些散發著濃郁黃河文化和鄉土氣息的藝術品,讓北冶黑陶技藝重新煥發生機。(原標題:泥中“蘊”古藝 巧手“塑”黑陶)